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跟叶天士学中医(六)风温之热从阴来

跟叶天士学中医(六)风温之热从阴来

前文回顾:
跟叶天士学中医(三)感冒之风温上受
跟叶天士学中医(四)风温之肺气不舒
跟叶天士学中医(五)风温之温邪内郁

医案:
王 十八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其热从阴来,故能食形瘦,两月不解,脉数左胜,治在血分。
生鳖甲 青蒿 细生地 知母 丹皮 淡竹叶

岩按:此处方为吴氏青蒿鳖甲汤之来源。两个多月的晚上发热,叶先生在短短的几个字中间说明了患者的许多信息,形体是消瘦的,偏于阴亏,但非单纯阴亏,可用沙参麦冬或复脉等甘寒咸寒育阴方法。热从阴来,说明热邪在阴分,有热邪在,不是单纯的内伤阴虚发热,不能因为发病两个多月,时间长,就忽略邪气的存在,按照内伤来治疗。食欲好,又不同于竹叶石膏汤证,亦不同于甘温除大热之升阳益胃汤证。脉数,左脉偏大,说明在热邪在营血分,不在气分,又不同于白虎汤证,也不同于银翘散证。

读此医案,对临床治疗许多长期发热的患者提供思路。根据病位用药,即根据邪气的层次用药,如同针灸,病有浮沉,治有浅深,各至其里,勿过其道!不是所有的发热,一律都上大青叶、生石膏、双花、连翘,病邪在哪就打哪,辨证辨清楚病位很关键。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