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以爱,但不能过度宠爱!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今天是元旦阳历新年,
本想说点好听的,
但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有一个邻居小伙伴大我一岁,
我们都愿意和他玩,
因为他很会偷东西,
并且是心理素质很好的那种。
记得有一年元旦假期,
晚上我们一大群小伙伴在街上玩耍,
他蹑手蹑脚从商店的窗户爬进去,
然后偷出许多零食分给我们吃,
我们都很开心。
但我母亲经常告诫我不要和他一起玩,
因为发生过一件事情。
有一年夏天,
这个邻居小伙伴去偷人家西红柿,
正好被菜园子主人逮着,
还是他同家族的一位老大爷。
于是老大爷拉着孩子的手去找家长理论,
后来竟然吵了起来。
我母亲及周围邻居都去劝架,
看到那一幕我记忆犹新,
家长却说:“你这么大岁数了,
孩子这么小,
嘴馋是天性,
偷你个柿子吃又能怎地,
你怎么还跟个孩子一般见识”。
老大爷说道:“我是为了这一个柿子吗,
我是为了你这个孩子,
这么小就有这怀毛病,
以后别废了,
都是一家人,
别说一个柿子,
孩子要是光明正大给我要十个一百个,
我也会给他,
可他是偷呀,这是怀毛病”。
最终家长不仅不道歉,
还蛮横无理替孩子撑腰,
最后老大爷叹了一口气直摇头,
然后悄然离开,
我当时都理解老大爷的良苦用心。
后来这个小伙伴,
结婚以后在外地打工,
因为入室偷盗还有强奸判了十多年,
回来后人变得很傻,
老婆也跑了。
说到底都是他父母太宠他了,
最终害了他,
偷同村东西往家拿,
父母还感觉挺光荣,
即便邻居发现也不屑管教他了,
因为都知道他父母那德行。
老家有一个上小学的孩子,
父母都去外地打工了,
孩子跟着奶奶在家上学。
这孩子自己不学习,
还影响别的孩子,
在公共场合课堂上出尽洋相,
也不写作业,
老师对他进行了批评,
结果这孩子哭了。
他奶奶立马跑到学校去闹,
和那位老师大吵一架,
还用农村最原始的骂人的话,
把人家刚毕业的老师骂了一顿。
那位老师刚毕业,
其实是一位很有良心的老师,
别的老师都知道孩子奶奶的德行,
都不屑去理那孩子,
明哲保身。
后来这位年青老师也不再管他了,
爱学就学不学拉倒,
哪怕一个字也不写,
哪怕课堂大声喧哗,
老师也把他当空气一样不存在。
这其实是一种悲哀,
而不是爱,
顶多算起宠。
古人早有告诫,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有些孩子来看病,
久治不愈的疑难病,
其实就是平时不良的生活习惯,
太宠孩子的缘故。
比如有些疾病是由于饮食不合理引起的,
医生要求孩子忌口,
有些父母不仅不配合,
还与医生讨价还价,
甚至还认为这是对不起孩子。
其实医生都是为孩子好,
为了疗效才这么做的,
苦口婆心要求孩子忌口,
难道就是医生闲的吗?
可有些家长就认为这是医生亏待孩子,
真的很悲哀。
我刚记事的时候,
跟着母亲去诊所看牙,
看到治疗设备,
用手去触摸,
发出一些声音觉得很好玩。
母亲大声训斥我说“这不是咱们家的,
这是公共场合,
不能影响别人,
这是医生的工具,
不能影响医生工作”,
这些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有些孩子在公共场合,
大声喧哗也好,
胡乱触摸也好,
影响别人也好,
这不能怪孩子,
大人应该去教育。
家长不教育,
公共场合的负责人就要去教育,
如果不管不问,
以后走上社会早晚也要接受教育,
到时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不要以什么“天性”“调皮”“可爱”做借口,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都不傻都可爱,
别人家孩子也会这样的“调皮天性”,
只不过人家知道正确引导孩子,
分清场合,
不放任孩子,
在家怎么胡闹都行,
但在公共场合不能影响别人,
尤其是那些正在为你绞尽脑汁的人,
这是最起码的素质。
我们都是为人父母,
我觉得老师与医生一样,
都是个良心活。
我们小时候,
许多家长都对老师说:
“老师,孩子如果不听话,
使劲揍就行,揍不死就行”。
那是一个纯真坦诚的年代,
而现在,别说体罚孩子了,
多批评几句都不敢,
怕家长来找事。
许多时候我都在想,
都是家长惯出来的毛病,
不仅心理上弄得孩子心理很脆弱,
经不起挫折与批评。
还有生理上,
许多疾病就是因为太宠了,
一味顺着他,
小孩子看手机时间太长,
会引起近视眼,
吃肉过量会引起积食,
奶制品吃的太多引起痰湿,
水果吃的太多造成水饮,
甜品吃的太多导致容易感冒咳嗽,
零食吃的太多导致脾胃不和……
一大堆病,
说到底都是家长宠出来的,
没有规矩想吃啥就给啥。
孩子都是无辜的,
除了先天遗传那点因素,
其余都是父母造成的。
人们都羡慕人家官二代容易成功,
许多人以为那仅仅是靠后台关系,
其实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人家家教都很严格,
不会宠爱孩子,
更不会任由孩子不遵守社会公德,
不加劝阻,
更不会像我那位小伙伴的父母那样,
孩子做错事,
认为那是“聪明”,
不以为耻反以此为荣。
医生有时真的就像是老师,
是个良心活,
不是单纯的一桩买卖生意,
但许多家长却把自己当成了客户上帝,
非常幼稚可笑。
孩子在那不听课,
甚至还一直喧哗影响老师讲课,
如果家长默许孩子,
老师完全可以嘚啵嘚啵说完走人,
管你学会没学会,
拿上钱留下好态度
但总感觉有点对不起职业良心。
孩子都是父母心头肉,
但不能过度宠爱,
尤其是拿着社会公德让孩子践踏,
无休止满足不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并且错误地把这当成爱的表现,
当成天性,
其实最终都会害了孩子。
我们年青的老师也好大夫也罢,
可能最终都会像那位年青老师一样,
学会了圆滑,
学会了明哲保身。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