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何谓中医治未病?和你想的可能不一样!

何谓中医治未病?和你想的可能不一样!


#中医与生活#中医与哲学#中医与文化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务实求真,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搬来了《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大论篇的全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浊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首先,这里的圣人概念是医生还是非医生?很明显,这里的圣人指的不是医生,而是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只要顺应四季阴阳的法则进行作息生活,调畅自己的情志,就可以称之为圣人,而不是医生中的医圣,这个概念经常被许多人误解。所以,通篇文章的口吻不是单独针对医生说的,而是针对所有人说的。
其次,何谓治未病?是不是后人所理解的就是没病去艾灸拔罐按摩,也不是!治未病的主体是我们每一个人,而不是少数的几个专业医生。那么如何去治未病呢?文章没有具体说让你吃保健品,也没具体说让你艾灸,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去顺应季节的变化规律,也就是四季阴阳的规律,比如秋季就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就是这么简单,说白了秋天就早睡早起,和鸡一样作息,让情绪平和安宁,收敛自己的想法,这样就能少得病,就这么简单。
最后,何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说的直白一点,根据整篇文章主题思想,就是告诉人们春夏要模仿自然界的生长,相对秋冬是阳的特点,而秋冬就要模仿顺应秋冬季节的收藏,相对春夏是阴的特点。
中国古代不是海洋文明,也不是商业文明,而是农业文明。生活在黄河流域农村的孩子都能感受到一年四季阴阳的转化,春天的那种大地萌发,夏季的庄稼植物茂盛,秋季的叶子凋落,冬季光秃秃的大地,仿佛一切都藏于地下,等待来年的升发。
小青龙汤为何治疗过敏鼻炎有时有效,有时却无效,道理就在这篇文章。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里面的经典,经典很有用,经典也很好懂,只要具备高中文言文水平,结合注解,完全可以读懂,因为古人写书,就是用最浅显的文字来说明中医的道理,并且试图让每个读者都能读懂,朴素,却真实!
读中医经典,不能寻章摘句,要把握文章整体,否则就体会不到古人传递给我们的中心思想。

想看更多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