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不要谈钱,不要谈中医,都会影响感情!
#中医与社会#中医杂谈#中医与文化#中医与人生#中医与生活
记录行医点点滴滴,看病、读书、思考、写文章,进与病谋,退与心谋,不网诊不咨询不科普不商务合作……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务实求真,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有个师兄说,明白人为人处世千万不要做两件事,一是不要随意谈钱,二是不要轻易谈论中医,往往会影响感情。有些事情经过一番谈论或者争吵,往往会有一个趋同的观点,哪怕没有趋同,也会有一个占上风的观点。唯独中医不是,争吵过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并且还会越说越觉得自己有理,越说越有劲。
撇开中医理论,天然药物是有效的,这个毋庸置疑,如果连这个都不承认,那么对方指定是偏执的,不要理他,多搭理他一句都是对自己智商的侮辱。许多文人对中医争论的主要焦点在于理论,平心而论,中医的理论有人说是哲学,即便不完全是哲学,也是带走深深的哲学烙印,无法磨灭。
哲学,这个词源自于西方,这个词的本意就是两个智慧的人在争论。人类的哲学史,无论是西方古希腊,还是我们东方的诸子百家,都是一部争论史。当一个哲学家提出一个哲学观点,往往随后就有人提出质疑的观点,并且会找出一系列证据否定前面的哲学观点。
所以,你如果打心底认为中医哲学理论正确,或者有道理,那么你会找出成千上万种的理由与证据。但是,你如果认为中医哲学理论错误,或者毫无道理,那么你也会找出成千上万种的理由与证据。关键是,你找出的证据,是否有说服力,或者是否真的无懈可击。
比如有的人一攻击中医就提古代人的寿命,说古代人寿命短,现代人寿命长,然后就推导出中医没用,这看似有道理的推理,其实是一种流氓逻辑。如果古代中国寿命短,是因为有中医,那么中世纪西欧没有中医,寿命比当时中国人长吗?现代非洲许多国家没中医,用现代医学,平均寿命比有中医的现代中国长吗?
影响人类平均寿命的因素太多了,自然环境、基因、营养状态、情绪心理、体力脑力劳动、战乱、饥饿、贫困……干嘛只盯着中医。难道就因为古代有中医,所有古代的不好事情全都怪罪于中医,这种论断是荒唐的。古代人饥寒交迫,多数人多数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机器,还要参加强体力的劳动。别说古代,就解放后,许多干体力的农民,这么大的劳动强度,消耗这么大,吃粗粮窝头,连咸菜都是奢侈,别说肉蛋奶了,这样的消耗,导致身体极度虚弱,神仙也救不了。
还有各种战乱,各种杀戮,饥荒……如果没有当时中医悲天悯人,积极用力所能及的天然药物去治疗,用中医理论去诊断,平均寿命会更短,我们要感恩。而现在有的人,不但不感恩,还谩骂中医,说的好听是不知感恩,说的难听就是忘恩负义,狼心狗肺。
打个比方,七零后八零后的农村娃娃都知道,我们当时有的家庭妇女奶水不足,又买不起奶粉,用米汤喂养婴儿,现在长大了,不但不感恩父母,还责怪父母当时不给他喝奶粉,不疼他,这种人不但可气,也可恨,还有几分傻,与那些骂中医的一样傻,偏执。也有一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故意装傻,黑中医,这类人网上一般比较多。
更多文章,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