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名医成名不仅靠医术,为人处世圆滑更重要

名医成名不仅靠医术,为人处世圆滑更重要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名医之所以会成名,不仅仅是靠医术,更重要的是为人处世的能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医术并不是特别重要,而为人处世的能力反而是成为名医的必要条件。

儿子八九个月的时候,那时正好是夏季,我母亲抱着他在小区看人摘无花果,小家伙看得很是入迷。回家后,一只眼睛开始红肿,不停哭闹,我怀疑眼睛里面有异物。由于我不会翻小儿眼皮,于是急忙到青岛最好的儿童医院眼科就诊。我们挂的是某名医得号,大专家,做完各项仪器检查,然后诊断是“过敏性结膜炎”,开了一些滴眼药水,让一周后复查。当时我还纳闷,过敏怎么只有一只眼睛过敏,一般不都是两只眼睛同时发病吗?但是出于对名医的尊重,我并没有提出异议,只好先治疗看看再说。

回家滴眼一天后,不见任何好转,而且眼睛红肿还有加重趋势。于是我们又去了青岛最大的医院,找到眼科名医,详细告知其病史,做完仪器检查后,诊断为“倒睫毛”(可能考虑家族史),但是我还是认为眼睛里面有异物。

最后,我们找到一位年青的眼科医师,普通医生,不是名医,但一看就很朴实严谨,三十多岁,年龄与我差不多,听完病史后,熟练地做完检查,当场就找出异物并取出,一块褐绿色的东西。孩子遭了几天罪,名医无济于事,却被一位“普通”医生轻松搞定。如果听从第一位名医,一周后复查,孩子不知会多难受。

不仅中医界如此,几乎所有的行业单位都是如此,业务能力最强的不一定最知名,也不一定是领导,也不一定真的会受到每一个人的待见与欢迎,可能只在小圈子里被人认可,外人无从得知,这是客观事实。

我经常接诊到这样的患者,久经各位中医名医治疗,却不见起色,但是后来不经意间却被一个普通小郎中或民间偏方治好了,所以颇有微词,甚至开始对中医产生偏见。这时我经常规劝患者,名医不是神医,也不能代表中医最高的水平。因为中医名医的产生,医术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其它更重要的东西与治病水平无关。

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许仙被发配镇江行医,初来乍到的年青郎中,当然门可罗雀。后来在白蛇的帮助下,运用各种手段用两颗药丸治好了知府夫人的难产。知府登门拜谢,送来锦旗牌匾,然后许仙一夜成名,其实他的医术没那么神,都是白蛇在背后施展法术。如果治愈的不是知府夫人,而是寻常妇女,恐怕也没有这轰动效应。

说白了,单纯从治病水平来讲,只要用心,只要勤奋努力,中医是一门人人都可以学,人人都可以学好的技术,并不是像有些人宣传的那样神秘玄虚。我接触的一些农村中医,有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也是风生水起,治病水平并不差。但是若想进一步成为名医,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不能死读书了。

有些青年中医一夜成名,周围了解他的许多同行都觉得他也没什么高超神奇的医术啊,甚至水平还不如自己,于是内心表示不服,甚至言语都能透露出来。而成名的名医呢,又觉得别的同行这是在嫉妒他,所以渐渐断了联系。许多名医对待病人都是温文尔雅,热情的不能再热情,但是对待同行却冷酷的不得了。中医这个行当,出于各种原因,其实内部是最不团结的一个行当,自古以来内斗就不断。

岂不闻那句诗: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医术之外的有些东西,并不是所有得中医都会做或者愿意去做的,所以差距得根本不在医术,不在业务水平,为人处世的精明才是分水岭,此之谓也!

如我辈愤青本色,勤奋努力,有机会成良医或明医,但难成名医。

更多干货文章,关注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