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清明节,感恩我的先祖

清明节,感恩我的先祖

作者为中医临床一线主治医师,中医硕士,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以文会友,诊务繁忙,不回复网络问诊及咨询。

明朝初,有一年北方许多地区都发生严重旱灾,颗粒无收,导致饿殍遍野,惨不忍睹。东阿有一位大善人将自家储备粮食捐出一些,救济了一州五县的灾民,使附近州县大量饥民免于饿死。第一批捐出粮食7500石,折合现在大约140万斤。后来又捐出大量阿胶中药救济贫苦病人,还有白麻两千以遮体御寒。官府上奏朝廷,消息传到北京,明英宗龙颜大悦,赐官却被大善人婉拒,皇帝只好封其户部员外郎虚职,并御制碑文,敕造“广粮门”牌坊一座,至今仍在东阿广粮门村。

碑文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山东兖州府东阿县民赵得和:国家施仁养民,尔能出豆谷七千五百石,用助赈济。有司以闻,朕用嘉之。今特赐敕奖谕,劳以羊酒,旌为义民,仍免本户杂派差役四年。尚允蹈忠厚,表励乡俗,用副朝廷,褒嘉之意,钦哉故敕。大明正统十一年 月二十一日。

这位大善人名字叫做赵得(德)和,我是他老人家第17世玄孙。先祖是一代大富豪,有良田,有钱庄,有阿胶大作坊。但每逢饥荒之年,毫不吝啬将自己储存的粮食金钱捐献给州府灾民。至今许多传说故事都与其相关,其墓地现在也被政府保护起来了。

先祖有八子,600年间子孙繁衍极其昌盛,遍及全国,后世不乏有进士举人,也不乏有富甲一方的商人,至今东阿某大型阿胶厂的董事长为其18世玄孙。有一年寒假,我曾仔细翻阅过家谱,看到族谱中的名流无论做官还是经商,多是顺风顺水。即便上世纪解放战争后,跟随蒋介石去台湾的那些先祖后代,基本也都是风生水起,做生意当起了大老板,没有台湾老兵的凄惨。我对因果深信不疑,我认为这与先祖当年无偿救济灾民做善事有关。

家谱只能上查到先祖赵得和,他突然出现,几十年内发迹,家谱也对其来历只字未提。相传其为宋朝皇族,为躲避元朝蒙古骑兵追杀,隐形埋名。直到大明王朝建立,才敢恢复自己本来的姓氏,但这只是传说,如此敏感的政治问题,家族一直在回避,也不可能写在家谱。

明朝初期,先祖把自家粮食、白麻、阿胶拿出来救急一州五县灾民,虽比不上那些王侯将相有名气,很快被人遗忘,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在我的心中,先祖是一座灯塔,指引我不走向邪路。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仔仔细细去治病,永远都是普普通通的中医大夫,不是商人,也不想当名人。将来,我也会把先祖的故事讲给儿子听。

《论语》上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