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传授的古方,能治疗多种疾病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
昨天文章中提到一张方子,香苏散,有读者问我这张方子的应用心得。其实这张方子,最开始我很少用,比较喜欢用经方的思路。后来有一次在读到一篇文章,专门介绍香苏散的,对我启发很大,也忘记是谁写的了,首先要感谢这位同道。
香苏散最初见于宋代《和济局方》,只有四味药,香附、陈皮、紫苏叶、甘草。主治也很简单,寥寥几个字,“治四时瘟疫、伤寒”,并且此方的来历也颇具有传奇的色彩,像神话故事一般,下面就是原文:
我用这张方子治疗的病种很多,有些不是太成熟,暂时不写,以免误人子弟,写出来的都是自认为可以重复有效的。这张方子,整体属于辛温芳香之剂,偏于温燥,所以我个人认为这张方子使用的核心就是“湿阻气滞”,病位在三焦,而三焦极其广泛,广布表里内外,通行诸气,主持水液代谢,详读《难经》可知。只要把握住这一点,治疗病种范围可以扩大很多,不仅仅限于外感疾病。
小儿感冒发热,有恶心呕吐或腹泻症状着,有使用香苏散的机会,大体类似于现代医学胃肠感冒,脉象一般偏于浮细而软,有时候也有发紧迹象,舌质不会太红,舌苔偏于白腻,薄厚均可。当然完全对症的并不太常见,总有许多间杂情况或变数,要合理加减。
慢性胃炎,心口胀满疼痛不适,甚至嗳气,这张方子也有效。许多患者来看胃病,久经中药治疗,前面有些中医大夫方子都很大,甚至一副药二三百元。找我开药,有些只有十几块钱,于是患者心生疑惑,有人认为是医德好,不乱开药,有人直接嘀咕,这么便宜的药能治病吗。其实,这与医德无关,有些胃病就需要小剂量调理,这是病情需要,大剂量反而伤胃,特别是长期服用过大剂量中药的患者,对胃多少都会有点损伤,此时用上小剂量药物,反而倒有效,并且重视煎煮及服用方法。
小儿习惯性腹痛,超声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者,只要属于湿阻气滞,用上香苏散也有效。妇女痛经,如果最初有受凉淋雨的病史,如果属于湿阻气滞也可以用,还可以加上几克麻黄,以助解表。各种肠炎腹泻,如果有表证,属于湿滞气阻,也可以用香苏散代替藿香正气散。对于惊吓导致的小儿精神不振,恶心呕吐食欲差,或者拉肚子,香苏散也有使用的机会,因为中医理论人为芳香可以辟邪,而此方味道芳香。
学习中医应该心怀感恩心态,感恩古人给我们留下中医,感恩老师领我们进门,感恩患者对我们的信任,也感恩我们所有的同行。尽管有人说同行是冤家,有点心得体会不轻易示人,但仍有许多同道乐于交流分享,我的许多治疗思路与灵感,都是来源各种文章,在此特别感谢这些同行,虽然并不相识,素未谋面。
好中医都有一双慧眼,不但会鉴别患者,也善于鉴别同行,是实在交流分享还是忽悠营销,一目了然,洞若观火。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