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界宽了,到处是路;心界窄了,到处是墙
#中医与人生#中医杂谈#中医与哲学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务实求真,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风雷动,变幻瞬息间,英雄泪如何说从头,前尘灰飞烟灭……你拥有你的来时去时路,我若同行,命运如何”……这是一首很有含义的华语歌曲。
前几天,有个明年将要毕业的校友留言,觉得对以后的路很迷茫,不知如何选择,想听一听我的意见。
其实这类问题,无论具体是哪方面的疑惑,最终不过是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纠结,你读研究生读博士,绝大多数人不过就是为了进大医院多了一张入场券。你看不惯目前的中医教育现状,甚至认为中医读研读博学不了多少中医的真东西,也不过是为自己不愿进入体制找说服自己的最后理由。
想当年,孟河中医青年丁甘仁走出家乡,在南方某城行医,结果被人认为出了医疗事故,并且患者家属是当地高官,凭借权利要让他蹲大狱,何其难也!简直就是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但是丁甘仁先生连夜逃命到上海滩,后来成为民国中医临床与教育的佼佼者,简直做到了中医的极致,飞黄腾达,也是电视剧《老中医》的主要原型。虽然其孙子丁济万政治倾向压错宝,解放时出走,但是研究学习民国中医,丁甘仁先生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
同样,我接触的一些中医专科生,甚至连进医院的资格都没有,甚至还创业开诊所失败。但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也都闯出了自己的天地和知名度,在中医医术与行业领悟上,别说我们许多硕士博士难以企及,连许多博导硕导都难以企及。
我从未觉得中医体制内工作就一定好,也从未觉得体制外行医就一定好,只要心界宽了,到处是路,而如果心界窄了,到处都是墙,哪怕自己有学历有才华。
我从大学之前爱好中医,到考入中医药大学本硕连读,我下了七年的苦功夫研究中医,是班里公认学中医学的最好的,也是老师眼中基础最扎实的。我曾经也面对各种出路的选择,有过无奈,有过纠结,毕业后我在社会上又蛰伏了七年,一共是十四年。看到周围的同学和同行一个个名利双收,我从未忧心于到处跳槽,相反我认为中医的道路实在是太多了,我认为社会阅历对成为一名好中医太重要了,走不好是因为我们的执念太多。
对于许多青年而言,不光是中医,名与利往往是刺激我们努力奋斗的原始强大动力,可是许多时候又成为我们当下的牵绊,过后才知道当初的自己有点鼠目寸光,这也许就是事物的哲学辩证法则,你我都无法逃避。尽力做好当下事,更加坦然接受永远都不会完美的世界。
想看更多文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