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这些年阅读中医书籍的心得与体会

这些年阅读中医书籍的心得与体会


#中医杂谈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务实求真,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敢说真话,只讲事实。

学习中医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读书,
尤其是对绝大多数体制外青年中医而言,
因为没有家传,
也就没有特别成熟的经验直接运用,
因为不在体制内面对大量患者,
所以也没有开方练手的机会。
这个时候,
如果能读到一些好的中医书,
有时真的可以事半功倍,
甚至有疗效本质突破的感觉。

笔者自幼身体不好,
多次就诊于中医,
所以从小对周围的草药比较感兴趣,
比如芦根、蒲公英、小蓟、车前子等,
但是读有关中医的书籍,
还是中学时候的事,
相当于中医爱好者阶段。
后来又考上中医药大学,
有空就去图书馆读书,
相当于中医学生阶段,
后来干了中医临床,
需要查阅研读的书籍就更多了。
这些年不光自己低头读书,
也与许多同道交流,
也向一些老前辈请教,
是有许多心得体会的。

有些书籍读起来感觉很普通,
比如本世纪初出版的那套百年百名中医,
里面的许多内容语言都很朴实,
也没有惊世骇俗的各种脑洞,
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些治病经验,
用到的都是中医朴素的理论,
你我都能看懂,
但是拿到中医临床运用,
重复有效的几率却很高。
而有些书,
自打开头就给人一种绕来绕去的感觉,
脑洞太多而实战经验太少,
拿着几个偶然病例却大开脑洞,
或者总是引经据典,
这样的书籍特别受初级爱好者青睐,
因为我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

中医虽不是纯粹经验医学,
但是中医谈论经验并不可耻,
可耻的是哪些把自己经验守口如瓶,
却又包上一层皇帝新装来炫耀,
迷惑青年中医的人。
中医的许多的东西,
捅破就是一层窗户纸,
比如大剂量运用附子,
如何才能不“上火”
如果谁要是告诉你“观其脉证辨证论治”,
这绝对是顾左右而言他,
压箱底的东西不告诉你,
实际上这里面是有药物配伍诀窍的。
有些书籍,
看起来是一些个人粗鄙的经验,
实际上透过这些经验,
可以看到作者背后的思路,
还有曾经遇到的挫折无奈,
还有对当下经验的修正与思考。

前两天和一个哥们聊天,
说碎片式的读书记忆学习周期太长,
不如去学一套新理论新套路。
实际上只要是真的东西,
真正经得起验证重复的东西,
才是好东西,
比如西药对乙酰氨基酚退热,
谁用都会退热,
北京教授与俺村医生用,
都会退热。
中医也是如此,
哪怕是碎片的经验,
只要保证其真,
把它们累积在一起,
不矛盾也不冲突,
可以相互印证相互启发,
类似于它们盖成一栋结实的高楼,
虽然没有华丽外表,
但特别扎实经得起风吹雨打。
而那些几乎把历史上所有中医门派,
都推翻否定鄙视一圈的理论,
就如同一栋周围全是水塘沙土,
没有实践根基,
砖瓦又不结实的危楼,
往往是昙花一现,
成为后人的笑话,
这样活生生的例子太多了。

大浪淘沙经过历史沉淀,
留下来的医书都是有价值的,
只要是来源于大量临床实践的中医书,
并没有第一第二之分,
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只有适合与缘分之不同。
就拿妇科来说,
有人因缘际会接触到了罗氏妇科,
还有人因缘际会接触到了沈氏妇科,
还有人可能学了朱氏、蔡氏、韩氏、夏氏……
甚至也有人学到了当地的门派,
学好了都可以应对临床。
并且如果深入研究,
各个门派本质上并不冲突,
无非是具体选药有差异,
或者接诊具体疾病谱不同,
有时空的差异导致的一些观点相左。

顺着这个原则去选择书籍,
翻开一看就知道他是实实在在教你看病,
还是给你洗脑然后绕来绕去。
中医书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
只要是好书,
无论从哪一本切入都能走上正路,
这个不必过分纠结,
比如《医宗金鉴》,
过去北方许多人自学中医都是看它。
可能是整个社会太浮躁了,
人人都想走捷径,
办事都想找关系,
但是纵观历史,
没有一个名医靠走捷径,
或者看了一本秘籍就天下无敌的,
就连医圣张仲景都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一句话,
中医很朴实,
好的中医书籍如一个人,
巧言令色鲜矣仁,
书中都是我们都能看懂的东西,
拿到临床一试立马就能复制的东西,
而不是总拿着自己没悟出真谛来麻痹自己。
选择适合自己的书,
选择符合临床实际的书,
这样的好书太多太多,
几辈子也看不完,
随便拿出一本研究明白,
都会受益终生,
而不是今日膜拜甲神医,
明日拜师乙神医,
后日又投身丙神医,
最终学得一身脑洞。

中医爱好者或者没入门的中医可以做,
身份受限层次受限
但已经步入临床中医绝不可以这样,
拿着别人的脑洞在信任自己的患者身上练手,
不地道,
心里不踏实。
中医开出的每一张方子,
都应包含着目前共识的理论思路,
还有某位医家经验做支撑,
这样心里才踏实。
比如想治肾病,
就去学学邹老时老等,
人家搞了一辈子肾病,
接诊了无数的病人,
绝不是吃素的,
岂能被几个奇思异想的脑洞就能否定?

书不尽言,涉及具体书名,有广告之嫌疑,今日上午十一点左右,在直播间与大家继续聊这个话题。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