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经验和验方就很low吗?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前几天有个患者来就诊,翻了患者就诊病历,原来春节前因为腰痛伴随左侧下肢麻木疼痛经人介绍找我看中医。当时我根据望闻问切获取的病情信息,给患者开了五天的中药,这是一张验方,是国内某名老中医经过许多患者总结出来的一张方子,我觉的与这位患者挺对证,于是稍作加减开出。
这次来就诊,述说上次开的药真神,五副药后腰也不疼了,腿也不麻不疼了,早知道早来看中医了,贴了很长时间膏药也没管用。这次是来看反酸,以前有慢性胃炎病史,最近没有查过HP,自述胃中发热,有时还嗳气。我把完脉,琢磨患者病情,又开了五天的中药,也是某名老中医的一张验方。后来患者来复诊,反馈效果很好,症状全部消除,感叹我如此年青,便有如此高超技术。
其实,我哪有神奇的方子,无非是两个原因,其一是患者病情比较轻,病位浅,治疗相对较容易。其二,是因为前辈给我们留下的验方确实好用,经得起验证与重复,是他们一声的心血,是治疗了无数患者总结出来的方子,称之为验方,经验之方。
有些人觉得中医在一起交流,谈谈经验和验方觉的很low,上不了大台面,个人认为这种观点太偏颇。中医的本质是用来看病的,只有疗效才能吸引住患者,许多名老中医擅长治疗某种疾病,然后总结出了一些宝贵经验和验方留给后人,这都是中医学宝贵的财富。尤其是青年中医,初上临床,本来患者就不大信任,所以疗效至关重要。许多时候,只有初诊就见效才能让患者信服,哪怕症状缓解也行,我们内行都知道许多疾病要循序渐进,缓慢收功见效,但绝大多数患者是不会这么认为的,尤其是看年青的中医。
此时,一些名老中医的经验思路或者验方就显得格外重要,让自己少走弯路,让患者快速见效,这是很实在的东西。所以,名老中医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与验方一点都不low,古书上记载的许多古方一点也不low,只要认准病机,搞准适应症,很容易取得特别好的疗效,常常都超出我们的预期。因为,这些验方都是前辈们直接在临床一线总结出来的,虽然说不出好听的脑洞理论,但是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
我特别喜欢研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全是干货,特别务实,真枪实弹,少有空洞的脑洞理论。比如治疗儿科的赵老、董老,治疗妇科的罗老、刘老,治疗热病的蒲老、赵老,治疗肾病的邹老、时老,治疗脾胃的董老、徐老,治疗耳鼻喉的干老,治疗皮肤病的朱老、赵老,治疗男科病的徐老,治疗老年病的岳老,治疗风湿免疫的焦老,善用虫类药的朱老……
这些年,我搜集了自己初诊就收到非常满意疗效的医案,准备出版发行让青年同行参考受益,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一半以上都是直接运用的老前辈的经验思路或验方。但是,既然有人说我这种中医谈验方,显得很 low,有点心寒,那就取消吧,出力也不一定讨好。
但我自己坚信,管它low不low,有疗效就是好的,说的再好听,无效也白搭。无论中医还是西医,积累非常重要,绝不是靠着几个公式就可以搞定所有疾病,知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担心的将不会是患者多寡,而是自己的身体能否吃的消。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