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之苎麻根 中药知识

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之苎麻根 | 中药知识
止血药
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以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止血药入血分,因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故本类药物以归心,肝、脾经为主,尤以归心、肝二经者为多。止血药均具有止血作用,因其药性有寒、温、散、敛之异,故本章药物的功效分别有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之别。根据止血药的药性和功效不同,本章药物也相应地分为凉血止血药、温经止血药、化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四类。

止血药主要用治咳血、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紫癜以及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各种出血病证。

由于出血之证,其病因不同,病情有异,部位有别,因此在使用止血药时,应根据出血证的病因病机和出血部位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止血药,并做必要的配伍,使药证相符,标本兼顾。如血热妄行之出血者,宜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伍清热泻火、清热凉血药;阴虚火旺、阴虚阳亢之出血者,宜配伍滋阴降火、滋阴潜阳之药;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并配伍益气健脾、温阳药。根据前贤“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之论,对于便血、崩漏等下部出血病证,应适当配伍升举之品;而对于衄血、吐血等上部出血病证,可适当配伍降气之品。

“止血不留瘀”是运用止血药必须始终注意的问题。而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易凉遏恋邪,有止血留瘀之弊,故出血兼有瘀滞者不宜单独使用。若出血过多,气随血脱者,则当急投大补元气之药,以挽救气脱危候。

根据前人的用药经验,止血药多炒炭用。一般而言,炒炭后其味变苦、涩,可增强止血之效,但并非所有的止血药均宜炒炭用,有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作用反而降低,故仍以生品或鲜用为佳。因此,止血药是否妙炭用,应视具体药物而定,不可一概而论,总以提高止血的疗效为原则。
凉血止血药
本类药物性属寒凉,味多甘苦,入血分,能止血兼清血热,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储出血证。

本类药物以止血为主要功效,虽有凉血之功,但清热作用并不强,故在治疗血热出血病证时,常需与清热凉血药同用。若治血热夹瘀之出血,当配化瘀止血药,或配伍少量的活血化瘀药。

本类药物均为寒凉之品,原则上不宜用于虚汗性出血。又因其寒凉易于凉遏留瘀,故不宜过量久服。
苎麻根
出自《名医别录》。

本品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干燥根和根茎。气微,味淡。以切面灰棕色,条匀、坚实者为佳。生用。

【药性】甘,寒。归心、肝经。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应用】

1.血热出血
本品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宜于血热出血所致的咳血、吐血、衄血、崩漏、紫癜等外伤出血。可单用,或配伍。

2.热盛胎动不安,胎漏下血
本品既能止血,又能清热安胎,为安胎之要药。凡胎热不安、胎漏下血,皆可使用。

3.痈肿疮毒
本品性寒,能清热解毒,可用治热毒痈肿,多以外用为主,常以鲜品捣敷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10~30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捣敷。

8岁 | 封面

云少 | 编辑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