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书之《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全两册)| 周末推荐
图片.网络 编辑.云少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比较早期的书,也是再版的两部书——《中医祖传的那点东西1》(原书名《神医这样看病》)和《中医祖传的那点东西2》(原书名《这才是中医》)。
以下介绍为图片形式,可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作者简介
罗大伦,原名罗大中,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博士。被誉为中医新生代的领军人物,业内有“中医两博士,南有刘力红,北有罗大伦”之说。与刘力红博士的治验、研究、著书立说不同的是,是从无所不在的互联网和电视媒体上宣传中医的。
2005年,以中医故事化的写法,还原了古代名医们悬壶济世的形象,并以《古代的医生》为题发表在天涯煮酒论坛上。网友们为中医大师们精湛的医术赞叹,更为他们的大医精诚之心折服,他们相互传阅,点击率现已突破160万。如今,此贴已被整理为《古代的中医》《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出版。
作为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的前主编、特邀主持,曾邀请了许多有影响的中医专家(像王琦教授、王鸿谟教授、姜良铎教授等等)开坛布讲;2011年,又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让中医养生智慧进入更多的寻常百姓家。
推荐理由
谁都看过中医,但可曾想过,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是什么?
在很多人看来,中医祖传下来的就是药草、药罐,还有泛黄的古书;
也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都是高深玄妙的理论,什么阴阳五行、经络穴位之类;
还有人认为,中医祖传的就是那些方子,垒出一堆“慢性子”的中药,时间久了才可见效。
读了这本书,你就会对中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中医大师们都拥有高超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他们诊病如神,药到病除。书中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精彩的中医故事,还有神医们的精诚之心。让人敬佩的,不仅仅是出神入化的医术,还有神医们为钻研医术而度过的一个个不眠之夜。让人欣慰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中医的热忱依旧,更有名医的方子流传至今,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部分目录
《中医祖传的那点东西1》
钱乙,创立六味地黄丸的儿科神医
(一)
一心求仙的父亲
孤儿钱乙
原来我有父亲啊
千里寻父之路
儿科医生钱乙
网友互动
(二)
挑战——长公主的女儿病了
第二次挑战——皇子病了
很不开心地做了太医院的领导
治疗七太尉小朋友
竟敢和四大王较劲儿
钱乙的诊断诀窍
钱老师组织的考试
网友互动
(三)
再见了,太医院
在故乡的日子
告别
后记 六味地黄丸的保健作用
临证随笔
黄元御,不该被遗忘的神医
(一)
引子
根正苗红的出身
眼睛到底有多重要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青灯孤影读《伤寒》
天下第一用功的同学
脾胃是我们的宝贝
网友互动
(二)
黄元御圆圈的应用
追仲景之神思
看到了皇上的模样
乾隆下江南
网友互动
(三)
怎样面对凄凉的日子
差点儿成了神话
一个人的奋斗
临证随笔
张景岳,诊病如神的望诊大医
(一)
宝剑的寒光
北京学医
江湖,江湖到底在哪里
出征,我要建功立业
家里的温暖
爷儿俩都喜欢喝两盅
网友互动
(二)
领悟医道的秘密
终成一代名医
天下之病何其多
诊断的秘诀
自个儿的孩子病了
网友互动
(三)
断病如断案
令人炫目的阵法
告别
临证随笔
吴鞠通,妙手回春的温病大家
(一)
一介书生吴鞠通
去远方
令人大开眼界的京城
潜龙在渊
初露锋芒的时刻
近期工作总结
网友互动
(二)
艺高人胆大
治病先治心
一本叫《温病条辨》的书
温病治法
拜访针灸高人
癫狂之症
网友互动
(三)
泻下法之妙用
秋天的故事
一个人的孤独之路
银翘解毒丸的应用
临证随笔
《中医祖传的那点东西2》
张锡纯,中西医结合的奠基人
(一)
引子
没赶上好日子
初生的牛犊
那年头还要参加科举考试
苦学《伤寒论》
神农尝百草
网友互动
(二)
去天津赶考
开始接触西医
艺高人胆大
精彩的药方
大革命的时代
网友互动
(三)
中医应该有自己的医院
力挽狂澜
众望所归的医学大家
中西医汇通之路
点燃中医之火
临证随笔
李中梓,手到病除的诊脉高手
(一)
引子
小秀才的生活
磨炼之路
十年以后
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
网友互动
(二)
崭露头角的日子
做个好医生
给名人们看病
大家一起郁闷
网友互动
(三)
平和之路
医生朋友的故事
天下巨变
把医术传下去吧
临证随笔
薛立斋,中医史上治病最多的人
(一)
引子
太医院的考试高手
锦衣卫也生病
童便是味好药
父亲,我做到了
网友互动
(二)
难伺候的皇上
阁老的儿子和孙子
最不靠谱的皇帝
南京太医院
母亲病了
别了,朱厚照
色即是空
舌诊的秘密
明朝交通肇事的主要原因
网友互动
(三)
名利如浮云
大展拳脚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
补中益气丸到底是干吗的
写给未来的书
临证随笔
许叔微,一个真正读懂了《伤寒》 的经方大师
(一)
引子
可怜的孩子
没有家长管束的学习
蔡京生病了
有一本书,叫《伤寒论》
仲景之路
网友互动
(二)
出手不凡的青年
经方的疗效
歌谣推广运动
医生遇见兵
瘟疫又来了
赶考的路上
网友互动
(三)
必须为许叔微辟谣
这官没法儿当了
极其神秘的秘方
仲景先师的背影
临证随笔
前 言
写在前面的话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里,无数古代的中医,为了济世救人,曾经殚精竭虑地思考治病防病的方法,这些思考的结晶,都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贝,都是值得我们珍藏、学习的宝贵财富。
我是研究古代中医各家学说的,从学中医那天起,就一直喜欢看古代的名医留下的书。我自己努力得不够,其实,我估计看了古代中医著作的万分之一都不及,所以只能根据我看过的内容,写了这些古代中医名家的故事,这次发行了修订版,更名为《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和《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在这些故事里,我掺杂着写了一些中医的道理,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但是我更想让大家了解的,是古代医生舍己为人、一心赴救的大医精神。这些古代的中医,他们往往都是因为自己或者家人的病痛而开始接触医学,在行医的过程中见到了百姓生活的凄惨,因此把对家人的小爱升华为对众生的博爱,因此才心怀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最终成长为一代大医,为中医学说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才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的中医要学习的。
同时,我写这些内容,又不是单单是为中医业内人士写的,我觉得,这种精神,任何一个领域的人如果懂得了,用到自己的工作中,那么,您的精神也会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会在您的工作领域内,对这个世界有更大的贡献。这也正是我写此书的一个重要目的。
这种放下“小我”,为“众生”的利益而努力的大医精诚的精神,才是古代的中医给我们留下的那点儿东西,它看似简单,其实是个宝贝,如果我们把它放到了心里,那么,我们的人生会幸福很多,会有意义很多。
是为序。
罗大伦
网友评论
“自从看了《神医这样看病》后就迷上了罗老师,本书一如既往,罗老师文笔不错,写故事生动感人,其中又蕴含了医道与做人之道,读完后总是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无限憧憬敬仰之情,并跟风买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一堆中医经典著作。”
“看了的《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迫不急待要把《2》买回来。好东西应该收藏,慢慢看!”
“这些故事我们中国人应当耳熟能详,所有的小孩子都知道了解才是。中医目前形势严峻,急需这样的普及。”
“有古代中医个人的故事,也有他们治病救人的案例,还能结合我们现在的生活作出分析和应用,不错,值得一读。”
“的我买全了,感动的同时,增长了知识,为家人和朋友提供些帮助。我还买了些书送亲朋,他们如获至宝,健康最重要!”
购买方式
登录当当网、亚马逊、京东商城等正规网站,搜索《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罗大伦等关键字,即可找到购买。
PS:最好选择购买这些网站自营的书籍,不要以价格作取舍标准,要认准正版哦!我们的暂时没有销售哦~
识别关注
中医知识|健康养生|互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