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了,能解表散寒的叶子您吃过吗?
#中药新视角
“中药新视角”系列文章并非纯中医理论知识,而是从现代科学和营养学角度对食疗养生及药食同源食材进行解读,以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启迪智慧,为理解古人的智慧提供新视角、新思路。
翻开一本古书,仿若进行了一次“穿越”。
透过书中的只言片语,我们可以窥见旧时的景、旧时的物、旧时的人。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会。
比如,当我们在品读着宋末元初周密创作的杂史《武林旧事》的时候,时光的洪流仿佛一下子将我们吸到了南宋的大街上。
刹那间的失神,梦回临安。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活色生香的南宋,有酒有月,必然还有着各色美食。
酒肆茶馆、市井人家,逛累了的时候,总能随手买到一碗沁香入脾的紫苏饮。
说起这紫苏饮,那可是南宋时杭州街市上十分流行的饮品,其清香之气更是深得文人雅士之青睐。
想要成为“街头巷口弄潮儿”,没两把刷子可不行。
今天,我们不妨来一起看看紫苏叶究竟有些什么本事。
解表散寒,用于风寒表证
中医在调理风寒感冒的时候,可能会用到紫苏叶。
现在天气比较冷,风寒外感的情况很多。
风寒感冒的主要特点,就是寒邪挟风,外束皮毛,使人的体表受寒,然后阻滞气血经络的运行,让防御部队到达不了指定的位置,导致外邪入侵。
一般在这个时候,人们会打喷嚏,流鸡蛋清一样透明的清鼻涕,浑身发冷,怕风,呛咳,头疼,手脚冰凉,鼻音重。
之前在为大家讲解感冒各个阶段的调理的时候,一直在强调,上述的感冒阶段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自己如果抓住这个阶段,加以干预控制,则可以结束战斗,就没有后面的各种严重的问题了。
而且,这个阶段邪气尚浅,可以用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把问题搞定。
这个“简单的方法”指的是什么呢?
就是让身体温暖起来,让气血通畅起来,提升正气,赶走外邪。
紫苏叶就是不错的选择之一。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抑菌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某些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人体后是会让我们生病感冒的。
将它们“赶出体内”,也是抵抗外邪的一部分。
近些年的文献报道显示,紫苏叶是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的,在临床上经常被用于各种急慢性感染的调理。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紫苏叶的抗菌活性具有广谱的特点。
大家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广谱抗生素”、“窄谱抗生素”,然后就会好奇: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其实很简单,所谓“广谱”,就是覆盖的菌群比较广一些,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菌都会害怕。“窄谱”呢,就是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菌,有针对性地进行消除。
紫苏叶提取物有着广谱的抗菌活性,与此同时,既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又能抑制真菌的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那么紫苏叶是如何做到的呢?
有研究显示,紫苏叶提取物可使细菌和真菌的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离子发生泄漏,细胞液电导率增加;随着浓度的增加,使得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导致细胞膜破损,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细菌和真菌在细胞膜破损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出现皱缩、干瘪的现象,细胞中的细胞器及内容物开始泄漏,甚至消失。使得细胞内关键酶的合成受到抑制,从而影响了细胞的生长、代谢。
另外,细胞质是细胞生长、繁殖和代谢的重要场所,可以合成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紫苏叶提取物可以把大分子量的蛋白质降解成小分子量的蛋白质,甚至干扰蛋白质的合成。紫苏叶提取物还会干扰DNA的合成,破坏DNA的结构,从而抗菌。
提高免疫力
当外邪入侵的时候,体内“防御部队”的本领强弱很重要。
试想一下,如果“防御部队”人又少、本领又弱、士气不高、武器设备还跟不上,那这“仗”根本没法打。
紫苏叶在提升免疫力方面,也是有所帮助的。
研究人员发现,紫苏叶提取物有助于提高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力、血清溶菌酶含量、NO含量,增强IL-2生物活性,增加IgM含量。这些都表明,紫苏叶提取物对体液免疫功能和非特异免疫功能均具有增强帮助,能刺激IL-2和IgM的产生和释放,并可能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也就是说,紫苏叶能帮助体内“防御部队”振奋士气、提升业务能力,还能帮着让“武器装备”更多更好更完善,从而强而有力地对外邪进行打击。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改变血液流变学
刚刚我们提到了,体表受寒会阻滞气血经络的运行。
我们需要让气血通畅起来,让防御部队能顺畅地到达指定位置,抵抗外邪侵袭。
那么,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紫苏叶是怎样让气血通畅起来的呢?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苏叶的主要成分迷迭香酸及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本领。
研究人员探索了紫苏叶提取物对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影响,数据显示,紫苏叶提取物能帮助降低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性。
也有研究报告认为紫苏叶提取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凝血时间,表明它有一定的抗凝血能力。它的浓度与凝血时间呈线性相关,与经典的强抗凝血药肝素相似。由于紫苏叶制剂是粗制品,抗凝能力相对来说会小一些,并且抗凝机制不像肝素的那样清楚。
有一些实验认为,紫苏叶提取物能抑制由ADP和胶原引起的血小板凝集,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使其减少有关凝血因子的释放而延长凝血时间。
还有实验认为,紫苏叶提取物在体外可使血浆中TXB2浓度下降,通过血小板内合成和释放TXA2的减少,减弱其对血小板的聚集而延长凝血时间。
血液“动起来”了,气血流通更顺畅了,更加便于身体把“防御部队”送到需要它们的地方去。士兵和武器到达战场的速度更快了,外邪自然会被更快地赶出去。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需要注意的是,紫苏叶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弱,风寒表证轻证可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同用。
又因为其具有行气宽中之功,故风寒表证兼有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者常与理气宽中的香附、陈皮等配伍;
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见咳嗽痰多者,多与其他止咳化痰药配伍。
行气宽中,止呕
中医认为紫苏叶味辛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并兼有安胎之功,适宜脾胃气滞之腹胀、呕吐,常用于脾胃气滞之胸闷呕吐、梅核气证等。
兴奋胃肠平滑肌,调理胃肠道疾病
我们都知道,脾主运化,胃司受纳。
只有脾气健运,机体的消化能力才能健全。若脾失健运,易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药理研究表明,紫苏叶提取物能够帮助兴奋胃肠平滑肌,让“慵懒”的胃肠道“动起来”。
实验证明,紫苏叶提取物能促进肠蠕动,并能拮抗硫酸阿托品所致的胃肠抑制,推断紫苏叶提取物促进胃肠道运动的本领可能与M胆碱受体有关。
研究人员还发现,紫苏叶提取物能升高肢体缺血-再灌注制备胃肠动力障碍模型结肠环形肌条收缩波平均振幅、降低结肠张力;促进离体结肠平滑肌细胞收缩。维拉帕米可完全阻断这一现象,表明通过促进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介导结肠平滑肌细胞的收缩。
关于紫苏叶的这些研究,也为阐释芳香药物的“运脾”机理,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止呕
有一部分人群深受“呕吐”的困扰。
身患癌症需要进行化疗的人群。
癌症的常规调养手段是化疗,化疗药物虽能暂时抑制癌细胞,但不良反应较强,最常见的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学者们观察了紫苏叶与生姜组合物对癌呕吐不良反应的抑制能力。
实验选取在肿瘤模型上观察组合物抑制肿瘤能力和在顺铂所致呕吐模型观察其止呕能力。
结果显示,紫姜组合物对于顺铂所致的呕吐反应有对抗能力,并证明该组合物对于某些肿瘤也有抑制能力,尤其以高剂量组对肿瘤的抑制率更高。
这也证明了生姜和紫苏叶组合物对化疗引起的呕吐不良反应及肿瘤都是有抑制帮助的。
当用紫苏叶来进行行气宽中止呕的时候,偏寒者,配伍温中止呕药;偏热者,配伍清胃止呕药;
调理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之梅核气证,常与化痰药、行气药配伍。
另外,紫苏叶还能解鱼蟹毒,其行气、止呕之功又有助于改善食鱼蟹中毒所致之症。调理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泻,可单用煎汤或与生姜、陈皮、广藿香等配伍。
紫色?绿色?双面色?
有人可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药房买到的紫苏大多都是紫色的,而我在田野里看到的、在菜市场买到的都是绿色的?它们是一样的吗?
关于“绿色的紫苏是不是紫苏”这个问题,从某种角度来说,确实是存在一定争议的。
《中国药典》中规定,紫苏叶为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也正是因为如此,药房买到的紫苏多为紫色。
两面均为绿色的在生活中也常被称为“白苏”。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关于白苏和紫苏是否相同,以及紫苏外观形态是否可以作为其种质分类依据,在不同的学术研究人员眼中(比如植物学和中医学者等)有一定的争议。
不过,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我们在入药的时候,最好是选择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的紫苏叶。如果是平时当菜肴来吃,普通的绿色苏叶也是可以的。
紫苏的食用
聊起紫苏的食用,那历史可就悠久了。
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距今几千年的文物中,就已经有了食用紫苏的相关记载。
在国内可能吃紫苏叶的情景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在日本韩国,那对紫苏叶的需求可是相当旺盛的。
举个例子来说,日本料理生鱼片和寿司中,就经常能看到紫苏叶的身影。
其实紫苏叶的吃法很简单,冲泡饮或煮汤食都是可以的。
春季可采紫苏嫩茎、叶,凉拌、炒食或腌成咸菜,或者可以做成紫苏茶;用紫苏叶配以青梅和砂糖制成紫苏梅酒;或是做成紫苏粥、紫苏酱、紫苏汁......
下面,亦茹就为大家具体介绍几种紫苏的用法吧。
✿紫苏叶熬水
当我们的身体由于感受到风寒湿邪而发生感冒的时候,在感冒初期,往往会有轻微的发热,但是却没有汗。面对这种问题,通常我们会选择通过辛温发汗而进行治疗。
我们可以从药店买来紫苏叶,如果感觉自己受寒了,就马上用紫苏叶3克,熬水,熬开锅三分钟即可,然后趁热服下。等到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微微出汗,意味着气血循环通畅了,但是千万不要大汗淋漓。
另外,也不要饿着肚子发汗。因为脾胃空虚,发汗是很难的,所以可以选择喝点粥。
当然了,也可以用紫苏叶的水泡脚哦。
✿紫苏生姜红糖饮
紫苏叶3克洗净,生姜3克切丝,一同放入茶杯中,冲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分钟,加入红糖15克即成。趁热喝下。
此饮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心呕吐。
需要注意的是,紫苏叶煎服的时候,不宜久煎。紫苏叶长于发汗解表,紫苏梗长于行气宽中。阴虚、气虚及温病患者慎食。
哦,对了,紫苏子也是很有“特点”的。等有机会,亦茹再跟大家来一起了解一下紫苏子吧。
◎图片由包图网授权
您知道吗?
在古籍里,有时候会把紫苏称作“荏”。
是不是看着挺眼熟的?
那么亦茹再为大家介绍一个字:“苒”,草木茂盛的样子。
《武林旧事》中的紫苏在花园中茂盛“疯长”,流逝的时间将亦茹一把拽回了现实世界。
当眼前景象与脑中幻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时候,任谁也不得不感慨一句:真是时光荏苒啊!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书中的文字已成历史,所有今天经历的事都会变成明天的历史。
好在,这些本草还在陪伴着我们,一年又一年,上演着香气四溢的光阴故事。
[参考文献]
1. Zhong Ping, Wang Zhenchao, Liu Yingmeng, etc.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volatile oil from perilla leaves.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Formulas, 2021.
2. Manila Vorlasan. Composition analysis and activity comparison of perilla phenols and volatile oil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0.
3.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of bioactive triterpenes in Perilla frutescens.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2003.
4. Li Xiaoxue. Study on the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process, content analysis and 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perilla flavonoids.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20.
5. Yu Haixin. Analysi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perill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rilla powder.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9.
6.Essential oil variation of cultivated and wild Perilla analyzed by GC/MS.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06.
7. I wish a leaf.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and mechanism of perilla leaf water extract on adriamycin-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in HK-2 cells.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9.
8. He Yupei, Hao Erwei, Xie Jinling, etc.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erilla and its chemical substance basi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2018.
9. Tibet Asian Games.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of perilla rosmarinic acid and its application.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2018.
10. Zhu Shuangquan. Summary of research progres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y of Perilla. Biochemical Industry, 2018.
11.Aroma compounds in the essential oil of perilla red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Journal of applied botany and food quality-angewandte botanik, 2004.
12. Zhang Chenwu, Guo Jiaqi, Guo Baolin. Research progress of phenolic acids in perilla. China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2017.
13. Li Xianghui. Study on the 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perilla leaf extract. Zhejiang University, 2017.
14. Huang Jieqiu, Zhu Qiujin, Mao Linchun and so on. Research progress of perillyl alcohol.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6.
15.Antidermatophytic compounds of Perilla frutescens Britt. Vat. crispa Pecne. Shoyakugaku Zasshi, 1984.
16. Wu Hongqi, Yan Guojun, Qin Kunming, etc.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Perilla Leaves. Road to Health, 2016.
17. Jia Jiaojiao, Li Yan, Miao Mingsan. The 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perill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16.
18. Wei Changling.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Perilla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Study on the Chemical Type of Volatile Oil from Perilla Leav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2016.
19. Wang Xiaohui. Research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anti-tumor of perilla. Jilin University, 2016.
20. Guo Xuehong. New progress in 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rilla. Tianjin Pharmaceutical, 2016.
21. Wei Changling, Guo Baolin. Different chemical type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volatile oil from perilla leaves.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
22. Huang Si, Mao Linchun, Luo Zisheng, etc. The nutritional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perilla. Abstract Collection of Papers of the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Society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23. Sun Ye commented. Study 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perilla leaf extract and its active ingredients. Yanbian University, 2014.
24. Quan Meiping. Research progress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perilla essential oil. Chinese condiments, 2014.
25. Daisha. Study on the extraction, content determin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ntioxidants from perilla leaves.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13.
26. Liu Liu. Research progress on perilla leaves. Chinese Medical Innovation, 2012.
27. Liu Juan, Lei Yanlin, Tang Youhong, etc.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of Perilla. Lishizh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2010.
28. Su Jie, Chen Suhong, Lu Guiyuan.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related pharmacology of perilla to lung and spleen meridian. Anhui Medicine, 2010.
29. Chen Juanhua, Tan Jianmin, Xu Zaipin, etc. Experimental study on anti-atherosclerosis effect of perilla leaf extract in rabbits. Lishizh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2008.
30. He Na. Application of Perilla Leaf Extract in Rabbits with Hyperlipidemia Kidney Injury. Guizhou University, 2008.
31. Chen Jiabao, Guo Long, Wen Chunxiu, etc. Study on the chemical type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different germplasm perilla leaves. Chinese Pharmacy, 2021.
32. Lin Hailun, Yang Zhifen. Several discussions on the color regulation of medicinal perilla leaves.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1993.
经典用心传承,经验从“新”验证。这里是中药新视角栏目,带您从生活走进科学,从中医走向世界。大家还希望了解哪些药食同源食材的相关前沿知识,欢迎留言告诉我们哦!
— THE END —
相关文章回顾
✲胃部不舒适,了解一下“厚肠胃”的本草吧!
✲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的本草,其实家家都有!
✲天凉了,小小调味料助我们温暖脾胃!
更多相关文章请在内搜索
✲文章搜索指南
☃文章◎亦茹
☃编辑◎亦茹
☃审校◎紫叶
☃文中图片均已注明来源,未经授权请勿擅用。
的官方有如下四个,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除此之外皆属仿冒,请大家切勿上当!
本拥有之肖像权,如有未经允许,擅自使用者,本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由北京市中喆(沈阳)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本号将对任何未经授权转载、乱作商用以及经警告拒不删帖等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