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攻下药之芦荟 | 中药知识
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以泻下通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为沉降之品,主归大肠经。主要具有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胃肠积滞和燥屎等。或有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或有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随大小便排除,达到去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部分药还兼有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
泻下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部分药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使用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时,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根据泻下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
攻下药
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主要适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秘结,燥屎坚结者。
芦 荟
最早记录于《药性论》。
本品为百合科肉质植物库拉索芦荟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习称“老芦荟”。本品有特殊臭气,味极苦。以色墨绿、质脆、有光泽、苦味浓者为佳。
【药性】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
【应用】
1.热结便秘
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泻肝火,除烦热。治热结便秘,兼见心、肝火旺,烦躁失眠之证。
2.惊痫抽搐
本品有较好的清泻肝火作用。用治肝经火盛的便秘溲赤、头晕头痛、烦躁易怒、惊痫抽搐。
3.小儿疳积
本品能杀虫疗疳。用治虫积腹痛、面色萎黄、形瘦体弱的小儿疳积症。
4.癣疮
取本品杀虫止痒之效,外用治癣疮,研末调敷。
【用法用量】2~5g,宜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孕妇、哺乳期及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8岁 | 封面
云少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