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手少阴心经之少冲穴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人体穴位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对各个穴位在艾灸、拔罐、刮痧等外治疗法的应用上有一点简单的了解。很多穴位针刺治疗风险很高,非针灸专业人士,切勿自己进行针刺操作!
十二经脉之手少阴心经
经脉循行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联系心、肺、咽及目系,属心络小肠,从肺部浅出腋下,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如掌内,止于小指桡侧端。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少阴心经本经腧穴
少冲(井穴)
【出处】《针灸甲乙经》:少冲,在手小指内廉之端,去爪甲如韭叶。
【定位】小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
1、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等心级神志病症;
2、热病;
3、胸胁痛。
【应用】
少冲穴有清热熄风,醒神开窍,生发心气,清心安神,开窍泄热的作用。少冲为心经之井穴,配五行属木,故本穴具有泻心火、熄肝风之特点,可主治热病及神志病属于肝风内动或肝阳扰心者。
少冲穴配太冲穴、中冲穴、大椎穴治热病、昏迷;
少冲穴配水沟穴、百会穴、风池穴、十宣穴,治中风;
少冲穴配阳陵泉穴、中封穴、期门穴,治黄疸。
按摩方法: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小拇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少冲穴是脑部的反射区,要慢慢地出力揉捏,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以互相按。按摩少冲穴可以减轻疲劳引起的头痛不舒服,有助于醒脑提神。
艾灸方法: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从手指近端向远端刮拭3~5分钟,每天3~5次,可以治发烧、心痛。
【文献】
《针灸甲乙经》:舌卷不能言,善笑,取井。
《备急千金要方》:主咽酸。主胸痛口热。主心痛而寒。主太息烦满,少气悲惊。主乍寒乍热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热病烦满,上气心痛,痰冷少气,悲恐善惊,掌中热,胸中痛,口中热,咽中酸,乍寒乍热,手挛不伸,引肘腋痛。
《针灸大成》:主热病烦满,上气嗌干渴,目黄,膈臂内后廉痛,胸心痛,痰气,悲惊寒热,肘痛不伸。
《类经图翼》:主心火炎上,眼赤。
《玉龙赋》:心虚热壅,少冲明于济夺。
《玉龙歌》:胆寒心虚病如何,少冲二穴最功多。
《医宗金鉴》:主治心虚胆寒,怔忡癫狂。
*穴位图画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封面|八岁
穴位拍摄|云少
编辑|云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