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之曲垣穴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人体穴位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对各个穴位在艾灸、拔罐、刮痧等外治疗法的应用上有一点简单的了解。很多穴位针刺治疗风险很高,非针灸专业人士,切勿自己进行针刺操作!
十二经脉之手太阳小肠经
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端少泽穴,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左右交会并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其分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眼下,至目内眦,经气于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主治概要
手太阳小肠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痛,颔肿,耳聋,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手太阳小肠经本经腧穴
曲垣穴
【出处】《针灸甲乙经》
【定位】在肩胛区,肩胛冈内侧端上缘凹陷中。
【简便取穴法】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肩胛冈内上端凹陷处,约当臑俞与第二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主治】
肩胛疼痛。
【应用】
曲,隐秘也。坦,矮墙也。曲垣名意指小肠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在此沉降。本穴物质为秉风穴传来的风气,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吸湿下行,至本穴后天部气态物中的脾土尘埃沉降地部,脾土物质堆积如丘,如矮墙之状,故名曲坦。
曲垣穴具有舒筋活络、疏风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来治疗冈上肌腱炎,肩背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等疾病。而且曲垣穴位于肩胛部,是小肠经气血上行必经的地方,所以刺激曲垣穴可以畅通小肠经的气血,小肠经的气血足了,它所经过的肩胛部位的疼痛自然也就消除了。
刺激穴位可采用按揉的方式,用拇指指腹按住曲垣穴,以感到有一定的酸痛感为宜,然后以穴位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转按揉,持续10分钟,以皮肤发热发胀为宜。
还可以采取点按的方式,用指腹按住穴位,保持2-3秒后松开,休息3秒后再按,一按一松为一个循环,重复3-5分钟。刺激曲垣穴除了可缓解肩胛骨的疼痛外,还可使身体感到轻松,情绪稳静,对于使水蛇腰变直也很有效。
【文献】
《针灸甲乙经》∶“肩胛周痹。”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膊拘急疼闷。”
《针灸聚英》∶“肩痹热痛。”
*穴位图画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真人穴位图由云少担任模特并拍摄制作,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封面|八岁
编辑|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