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穴位知识 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之商阳穴

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之商阳穴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人体穴位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对各个穴位在艾灸、拔罐、刮痧等外治疗法的应用上有一点简单的了解。很多穴位针刺治疗风险很高,非针灸专业人士,切勿自己进行针刺操作!

十二经脉之手阳明大肠经
经脉循行

本经自食指桡侧端(商阳)起始,沿食指桡侧上行,出走于两骨(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伸拇长、短肌腱)之中(阳溪),沿着前臂桡侧,向上进入肘弯外侧(曲池),再沿上臂后边外侧上行,至肩部(肩髃),向后与督脉在大椎穴处相会,然后向前进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向下贯穿膈肌,入属大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走向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过来挟着口唇两旁,在人中处左右交叉,上挟鼻孔两旁(迎香)。脉气由此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病,鼻流清涕或出血,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

手阳明大肠经本经腧穴
商阳(井穴)

【出处】《灵枢本输》:大指次指之端也。

【定位】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取穴方法】微握掌,食指前伸,手食指爪甲桡侧与基底部各作一线,相交处便是穴位。

【主治】

1.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
2.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应用】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脉气所发,可调节大肠经气,清泻阳明火热,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肿、利咽止痛之效,治疗阳明热盛所致的各种头面五官疾患。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井穴,五行属性属金,又与肺经之络脉直接相连,故可清宣手阳明与手太阴两经郁热,有泻实祛邪之功。

用于热病汗不出,以及热邪壅肺,肺气不宣的胸中热闷、咳喘。此穴为井穴,为阴阳经气相互交贯之处,具有泻热启闭,调和阴阳气血的逆乱,开窍醒神之功,可急救晕厥、中风昏迷。因井穴为脉气所发之处,气血交会之所,具有很强的活血通络之效,可治疗气血运行不畅,经气不通所致的手指麻木。

经常用拇指尖掐一掐商阳,能旺盛大肠经的气血,调节消化道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对身体有强壮补益的作用。若是便秘,可用刮痧板分别刮拭食指、小指,从指根部刮至指尖,重点刮拭商阳,可以促进肠道蠕动。

若是暴饮暴食引起的恶心、呕吐,用牙签重刺激此穴7~10次,难受的感觉会有所缓解。另外,商阳还是男性性功能保健的重要穴位,常用拇指指腹按摩该穴具有明显的强精壮阳之效,可延缓性衰老。

注意: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

【文献】

《素问缪刺论篇》:气满胸中,喘息而支䏝,胸中热;耳聋时不闻音;耳中生风;齿唇寒痛。

《针灸甲乙经》:热疟口干;口中下齿痛,恶寒䪼肿;青盲;喉痹;耳中生风,耳鸣耳聋时不闻。

《备急千金要方》:胸胁支满。

《太平圣惠方》:胸膈气满喘急。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目赤肿。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封面|八岁

编辑|圆力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