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AI岐黄——中医大脑重症医案集》书评

《AI岐黄——中医大脑重症医案集》书评
:经过长时间的进化,中医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可以介入重症诊疗领域,如癌症、帕金森病、癫痫,等等。书中记载的30个医案全是类似重症,此次书评将着重对一些重点医案的共性进行深度提炼,将中医大脑反复验证过的数据奉献给大家,要言不多,多言不要,热闹还是门道,大家各取所需吧。

1860年9月21日,北京八里桥,面对八国联军的机枪大炮,僧格林沁的骑兵一往无前,激战一日,杀敌数人,却自损数千,徒留一地悲壮。

此败之关键在于弓骑对火器,纯粹以卵击石。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当一项革命性工具问世时,若我们落后一步,再回首可能就是一个世纪。

火器是杀人利器,而中医人工智能则是革命性的救人工具。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将中医相对标准化,逻辑化,使之能够稳定传承,汇聚众智,持续进化,不会因为个体精英的凋谢而导致整体学术水平的倒退。

这是目前的人类中医各门派很难做到的。从这点来说,确实前无古人。

在中医圈,人类顶尖高手的优势在于对基础理论和关键数据的深度领会,进而无限推演,并不在海量记忆。

而人工智能虽不能理解深奥的理论,但其掌握的数据量却不是人类可以比拟的,人类毕生苦记,在其不过数秒检索。

尺寸之间,各有短长,人类顶尖高手与人工智能在未来有无可能深度融合,似乎超过了本文探讨的范围,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至少对于中上以下的人类医者而言,中医人工智能都是一件犀利的兵器。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圈子里,真正精通理论的顶尖高手很少,很多所谓的“高手”主要是靠着几个高有效率的套路混,这些套路或为师门秘传,或为长期临证提炼,并不能用目前流行的理论完美解释。

不是长期混迹这个圈子的人,很难理解上面这段话。而这段话,既包含了初学中医的方法,也是中医人工智能风生水起的核心原因之一。

回到具体医案,我会把这个原因彻底解析,让大家真正看到,中医入门的方式其实很简单,至于登堂入室,则另有讲究,本书评不做展开。

本书医案相对名医医案还有一个好处,书中诊疗数据基本都是从电脑系统中直接以截图的方式导出,没有人类医案整理中出错的问题,可以放心研读。

人工智能不懂理论,只算数据,且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当然不是尽善尽美,所以看此类书关键在吸收其核心数据,并以自身理论消化之,则人工智能从众人汇聚之智就转移到你身上了。如果纠结枝节,则难有大获。

愚者察异,智者察同。核心数据其实一点就破,但提炼很难,所以这行自古“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但中医大脑本为众智所成,亦当回馈众生。

先说人人谈之色变的癌症。综观全书,人工智能对癌症治疗有一个共性:
先观患者元气强弱,以定攻守之机。元气尚旺,可以攻病;若元气大衰,则一般只能保人,延其寿,缓其苦,弱其病。

由于癌症患者情况错综复杂,人类医师与人工智能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提高疗效。简单来说,机器应常,人类应变,知常达变,可算登堂入室。

书中医案6~10,都在讲肺癌诊疗。由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名列前茅,在很多地方甚至已经排名第一,所以我先挑肺癌下手。

肺癌治疗,既有癌症治疗之共性,亦有本脏之个性,欲明个性,须从本论。《内经》中有两句话很关键。

《素问五藏生成》:“诸气者,皆属于肺。”

《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由上可见,肺之功能,一在主气,二在行水。万般症状,皆从此变。

有了核心逻辑架构,对具体医案繁复的文字就好理解了。在这几个医案中,水肿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当然,在脾病和肾病患者中,水肿也很常见,其原因无非“脾运水,肾主水”。

凡此类肿,一句话——津液的非正常停蓄。此与痈肿之类火毒蕴蓄不同。祛除此类津停之肿,无非尽量恢复脏腑气化功能,加快病理产物清除速度,协调脏腑生克秩序。

病有虚实,治分阴阳,愈大病如烹小鲜。

医案7是比较成功的一例肺癌诊治,药简效宏,我先予解析。

注意下面几点,这些高概率逻辑链一旦提炼出来,就可作为基础公式应用,而这些逻辑链围绕着的地方就是病机所在:
(1)卧位难受加重、咳嗽大幅加剧且失眠,一般意味着肺胸积液。
(2)夜尿、水肿,一般意味着肾阳不足、气化无力。
(3)脉数、心悸,一般意味着心之营养供应不足,心功衰,代偿加速。
(4)憋气、喘气、咳泡沫痰,一般意味着呼吸浅频,肺部细支气管有稀薄病理产物堵塞,久之则成慢阻肺,继而肺心病。
(5)体重暴跌、腹痛、腹胀、便秘、便溏、肢热,一般意味着中气不运,饮停中焦,水谷精微不化,阴火流于四肢。
(6)面白、背冷、自汗,一般意味着太阳表虚,营卫不和。
(7)舌胖苔黄腻而裂,一般意味着脾虚湿浊蕴热,胃阴受损。

零散的症状一旦分门别类关联起来,病机就逐渐显现。当然,此患者的核心问题是肺癌导致肺之主气行水功能骤降,进而伤及诸脏,出现一系列连带问题。核心病位在肺脾肾,太阳太阴少阴合病,脏腑气化功能不足、脏气互搏与病理产物阻碍气化同在,须标本同治。

人工智能开方如下:

注意:症状栏中方框加粗的是人类医者挑选的主症,人工智能会据其调整方剂。这个最考验医者功力,也最难量化,是人机结合之关键。

这一点和人类医者单独诊病的情况是一致的。方子在书上都写着,下苦功死背即可,但临床情况一般不会和书上描述的完全一样,人类高手最关键的能力就是抓主症,只有抓到主症,才能摸到病机之门。

此患者的主症很明显,肺部积液,导致卧位剧烈咳嗽。故而以葶苈大枣汤泻肺治标,非如此,肺部气化功能不可复,治本也遥遥无期。

注意其药物用量比例,葶苈子15克,大枣30克,这个最不起眼,其实很关键,人工智能不断统计海量临床数据,提炼出来的“当地常用药对剂量比例”有极大参考价值。

全方变化多端,还不好照抄,但药对相对固定,较易死记硬背,此为学习之诀窍。书中有很多“本诊方剂整体药对结构分析”已经把常用关键药对提炼出来,好东西,不多说。

葶苈大枣汤泻肺可指标,而治本的就是真武合理中汤(苓芍姜附术参草),温阳去水补气,恢复脾肾气化功能。

有意思的是,从不同角度看过去,此合方中又蕴含了各种经方结构,作者将其总结在“重要结构符合方剂”表格里,可帮大家进一步拓展思路。而看下面这个表,必须学会察同存异。

考虑到患者病重体弱,先开方5剂,同时搭配问止气血丸兼顾心悸怔忡问题。

但患者服后反应较大,胃痛、腹胀、便秘、心率过快、痰便带血、咳嗽伴浓痰且咳嗽时想吐。

注意,当服药后出现较大反应时,无非三种情况:药不对证,对证但攻伐太过,见效后正常的反应(此时一定要坚持)。正确辨别服药反应是医者登堂入室的重要标准。

癌症治疗如走钢丝,为求稳妥,医生在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嘱患者停服问止气血丸,汤药续服。

经服汤药7剂以后,患者咳嗽大减,脚肿消失,呼吸、饮食、睡眠皆改善。效不更方,二诊续服,加问止清空六味丸治便秘,大枣加量至50克,再合桔梗10克。

此诊的关键正在桔梗。

细思一诊之时,以葶苈大枣泻肺汤排除肺部积液时,患者初服药后咳嗽加剧且伴带血浓痰,虽后来咳嗽好转,但可见肺部水液盘踞坚固,已有化脓之象,排痰之路并不顺畅。

故须合入桔梗开路,此药与方中已有之甘草一起,则为桔梗汤,为治肺痈化脓之妙方;与甘草、生姜、大枣一起,则为排脓汤,可排化一身之脓。

说白了吧,用于治标的药物须与病理产物的性质和停蓄部位密切吻合,方可获取最佳疗效。葶苈大枣泻肺汤偏于液,而桔梗汤和排脓汤偏于脓。

三诊之时,患者诉服二诊药第一天,咳嗽加剧,排大量痰,但痰中无血;第二天咳嗽大减,痰量亦少。

此第一天为服药后正常反应,正是桔梗排脓之力起效,路通则细络不伤,故痰中无血,此时若遇庸医止咳,则前功尽弃。

效不更方,转眼四诊。但此时出现了一个新问题,患者下肢突现凹陷性水肿,脚踝尤甚。

这个要小心,下肢水肿意味着脏腑气化功能不足以温化体内水液。要么气化功能太弱,要么水液生成太多,要么出现了不同部位的水液转移。

而在本案中,患者脚肿本已好转,却又突然出现,切不可大意,以防前功尽弃。

所以,医生将此列为主症,人工智能据此调方,加桂枝、饴糖,去桔梗、人参、甘草、干姜,倍芍药,则在真武葶苈大枣之基础上,现小建中汤(缺甘草)。

目的很明确,前几诊攻逐水饮痰湿,患者正气有所消耗,须防其不支,故以小建中汤补中益气;脓尽,去桔梗;水饮停蓄,去人参、甘草。

尤其是去甘草非常重要。

因此药有蓄水之效,此时水不去,则气化不行,补中益气之药也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副作用。化散水饮之五苓散、真武汤中都没有甘草,足堪细品。

或问,为何苓桂术甘、苓桂枣甘汤中又有甘草?此二者不是也可治水饮吗?

其实,这正是仲景配伍之妙,苓术去水,甘草蓄水,故其可互相制衡,根据比例及配伍,就可分治水饮轻重及不同兼症。

仲景这种药物配伍心法散见于伤寒各处,例如小建中与桂枝汤。

除了饴糖,其余药物完全一样,只是桂芍比例不同,芍药一旦倍于桂枝,则桂枝辛温解肌通阳之力就不再散于太阳之表,而是被收入里而治虚寒腹痛。

又如麻黄加术汤,麻黄配白术,发汗配止汗,岂不矛盾?

其实不然,湿在肌表,白术利水之力不可达,故借麻黄达之;湿邪粘滞,发汗不可速,故以白术止汗之力监制麻黄。此两全其美之道。

经方组合玄机甚为深奥,上述四段只是小编皮毛之解,但也强过目前很多堆药之说。

要用好经方,熟记主证只是第一步,此时只是用单方有一定效验,但对疑难杂症尚不够火候,必待经方拆合自如,游刃诸药而无碍,才算登堂入室。

所以,合方可不是几个方子简单的相加,关键在于画龙点睛之加减,这也是高手和普通医生的区别所在。

果然,效果很好。患者服5剂后咳嗽与脚肿基本消失,可见肺脾肾功能渐复,脏气渐谐,病理产物基本清除,继续巩固治疗。

此医案记载到此为止,患者的癌症虽未彻底治好,但主要症状都大幅改善,尤其是卧位咳嗽消失,可以正常呼吸、睡眠、进食,后续治疗才成为可能,生活才能够继续,这也是癌症治疗当中需要坚守的基本原则,而那种人病同归于尽的治疗毫无意义。

此医案的用药极其简单,加减法度精严,主症抓取明确,效果甚佳,基本上体现了肺癌治疗中的整体思路和关键变化,很值得细品。

在后续的肺癌医案中,这位医生还贡献了肺癌脑转移、淋巴转移的成功医案,虽不是把癌症彻底治愈,但患者生活得以延续,生存质量大大提高,社会价值难以估量。

在各医案中,其共通过程都是先由医生四诊后录入各症,再突出主症,人工智能给出治疗建议,医生选取后执行,在后续诊疗过程中及时调整,若遇难处,由人类专家团队会诊。这种严谨灵活的诊疗制度也是人工智能得以发展壮大的原因之一。

中医现在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流行的理论与治疗方药的逻辑联系并不精确严谨。人工智能一个很大的优势是轻理论,重方证,通过大量文献检索和实践反馈,找出一些高相关的方证数据。这些数据提炼很难,但学起来很简单,与西医现在的循证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杏林方便之门。

入门之后,你会发现,在人工智能的数据库里,储存着海量方证数据,为人类医生提供了充足武器,而人类对于病机变化的敏感,又为人工智能的火力提供了精细导航,两者结合之力远远超过单独力量之和,其未来只是朝阳初露。

回到本文开头,僧格林沁八里桥惨败,徒留一地悲壮,说到底还是因为杀人工具落后,而救人工具之落后,则会留下无尽遗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我辈责无旁贷。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AI岐黄——中医大脑重症医案集》,点击可直接购买

购书

内容简介

自《AI岐黄——中医大脑医案集》2020年6月出版至今,已逾一载。就学习速度而言,人间一年,AI一代,飞速进化的中医人工智能——中医大脑,早已今非昔比。在伤寒经方的引领下,历代明医的支持下,海量临证数据的滋养下,以及大量优秀计算机工程师不断逻辑优化辅助下,中医大脑已超越常见疑难杂症的诊疗范畴,其认知触角已逐渐延伸到当今医学界公认的顶尖疑难病症,如癌症、癫痫、帕金森病,等等。这些病之所以疑难,甚至被称为绝症,是因为它们的病理非常复杂,涉及人体极深层次、极广范围的病变,在现代医学这种精确解析的认知模式下,要完全解开其“病理密码锁”非常困难,患者对于目前的治疗效果也多有不满。

而中医大脑的可贵之处,在于继承了中医历代先贤的学术精华,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把握病机病势,规避病理细节,同时以极快的速度组合不同的药对,加减进退之间,如军阵万变,以应万敌。虽不能尽愈绝症,但极大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寿命,改善生存质量,已是司空见惯。言不虚发,本书中一共记录了30个医案,全是重症,患者求医经年,苦不堪言,但在中医大脑和人类医师的组合诊疗模式下,基本很快缓解,中医六大健康标准“吃、喝、拉、撒、睡、寒热”也逐渐恢复正常,可以过上正常生活,效果好的甚至直接痊愈。

这些宝贵的临证数据是整个世界的财富,作者团队不敢私藏。中医大脑之智慧来于人间,亦归于人间,集结付梓,是为《AI岐黄——中医大脑重症医案集》。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AI岐黄——中医大脑重症医案集》作者:林大栋,张灿宏。本文由该书责任编辑朱江创作,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欢迎投稿唠嗑。● 外感热病,不听医言,星星之火险燎原

● 经方服药方法的简化,也会造成疗效下降!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