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教导黄帝的几个大神真的存在吗?
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作者历时十年,夜以继日,焚膏继晷,倾心所著。
相信的读者可以深究其源流,品味古中医的传承和风范,略窥中医象数理论之门径。之前发过这本书的读后感,比小编更全面地概括了此书的内容,读者一定不要错过,链接如下:
品读《古中医医算史伤寒方术前传》有感(上)
品读《古中医医算史伤寒方术前传》有感(下)
(不信的读者您权当故事来看,就当博您一笑。没有必要发评论营造对立和冲突,不要用“是否科学”定义中医,中医科学化只是为了说服那些“迷信”科学的人,中医的根不在西来的科学身上。)
所谓神传,非指虚无缥缈之神仙,而是那些史上智慧超常之人,在天人感应中,可以用大视野去“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至真圣贤们。如三皇五帝、释道彻悟之人,在中医史中将其称之为天师、天毉(“毉”为古之“医”,先贤创字别有奥妙,故而用于此处)、先师的人。
中医的道与术、法与数,皆源于岐黄鬼僦卢扁这些称之为天师、天毉、先师的人。
众所周知,古中医学知识体系传授的权威不只是建立在医者本身的经验之上,而且还是依托于上古史中的“圣人”,也就是《灵枢禁服》所说“此先师之所禁”中的天师、天毉们。
上古如神农、黄帝、岐伯天师(天毉)、鬼臾区、僦贷季、桐君、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中古如长桑君、扁鹊;汉有公孙光、公乘阳庆、仓公淳于意、张仲景、华佗、董奉等名医。
中古以降的医者们,都将医道医理医术归功于一代又一代的“古圣人”。换言之,古代医学典籍不仅是临床的实录,更是圣人所传之经言。战国秦汉方技书依托的圣人主要是黄帝,这也是与作为地球上轴心时代而出现一整批“黄帝书”的情况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作为养生家的圣人形象,其实就是黄老思潮中的圣人典型:“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圣人的无为之术一体两面:治国与治身。在这一点上,方技书与道家书的内容相互表里,处世之道通于卫生之技。
三皇之黄帝在中医史上,更是古中医开宗立派的大神级人物,其《黄帝内经》《黄帝外经》(小编:《黄帝外经》官方认为已亡佚,就是传丢了)奠定了古中医至少5000 年的辉煌历史,成就了中华民族子学文明的所有基础理论,中医弟子无不以岐黄为首。
与黄帝问对的臣子有岐伯、伯高、少师、少俞、鬼臾区和雷公六人,他们也都是上古史中的名人。
在《内经》中被黄帝尊称为“天师”“夫子”的岐伯,《史记》称他是黄帝的近臣,“风后、封钜、岐伯令黄帝封东泰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史记正义》云:“岐伯,黄帝太医。”
伯高,史志无载,明代《古今医统大全》称:“伯高氏,黄帝臣,未详其姓。佐帝论脉经,穷究义理。”
少俞,传说为俞跗之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谓俞跗为上古名医,活病能“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茺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小编:感觉像是个专攻外科的大夫。)
鬼臾区,号“大鸿”,又称扁鸿,即扁鹊的大哥。其二弟扁鸦,三弟扁鹊,扁鹊流传下来《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及扁鹊脉学、诊法等扁鹊医学流派的古中医内容。扁鹊医学流派主要是以《四时五行经》为主,基本上相当于黄帝学派五运六气体系中的四时五运主运主气部分。《史记五帝本纪》称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即任用风后等四人为辅帝之臣。
雷公,在《素问疏五过论篇》中曾自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史书未载雷公其人,《古今医统大全》说:“大乙雷公为黄帝臣,姓雷名敩,善医。”
小编:本书内容太过庞大,有一定基础才好读通,今后将发长文介绍,如想梗概全貌,请读下方“往期推荐”的读后感。
本文摘自:《古中医医算史伤寒方术前传》……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古中医医算史伤寒方术前传》,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从翔实的历史资料入手,仔细梳理了中医发展的脉络,提出中医象数之学的重要性,尤其是“数术”。围绕这一主题,作者在大量搜集官方和民间古籍、传说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古中医术数内容,并以《伤寒论》中方术原理为例,揭示古中医源流,深度展现古中医魅力,尤其是医算方面的深奥之处,与此前出版的《无极之镜——古中医天文史》形成呼应。而且,本书对中医史上的重要典籍和成名大医条分缕析,察同存异,揭示了经典传承千年的共同底蕴,指明了大医们成才共通之路,对希望进一步深造中医者有极大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路辉,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对古中医有深入的研究。主持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项省级基金课题,发表SCI文章一篇。
编辑推荐
中医基本理论源自内难伤寒,千年以来,成就大医无数。近代以来,流派纷呈,医理渐混,重象轻数,有定性而无定量,临证处方多凭经验,以至年轻中医临床水平逐渐下降。有鉴于此,路辉先生乃著此书,揭示中医数术规律,令中医不仅有法可依,且有数可算,与现代科学思想渐臻融合,从而平息中医“伪科”及“流派”之争,打破中医看病多凭经验的模式,为年轻学子开一方便之门。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古中医医算史伤寒方术前传》,作者:路辉。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品读《古中医医算史伤寒方术前传》有感(上)
● 品读《古中医医算史伤寒方术前传》有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