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谢震强:愿将人病犹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
#大医精诚
为弘扬大医精诚,记录传承中医名家风采和学术思想,广东省启动“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影像工程”。中医大咖们结合临床实践谈热点健康问题,分享成才之路,学术观点等等,干货多多,精诚满满。
计划用3年时间拍摄300位名中医,第一季拍摄100位,视频将在广东中医药微信公众号首播,逢周一、周三推送。
▲广东省名中医谢震强访谈。视频选自《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系列视频》
名医介绍:谢震强
谢震强,广东省名中医,1934年生于广东省河源市,曾任河源卫生学校副校长,河源市中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作为一名医生,只要是病人所求,病情所需,不管晴天雨天,都要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这是一位医生向自己即将毕业学生嘱托的场景,他给每一位跟随他的学医的学生都赠送一把手电筒,一把雨伞,勉励大家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有求必应,即叫即出诊,救治山村危急病人。希望他们将行医使命传承下去,风雨无阻,救死扶伤。
这位待学生如家人,待病人如亲人的医者就是河源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谢震强。
学医之路
幼年死里逃生,惊叹于中医险症回春之神奇
说起与中医结缘,谢震强有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9岁时,谢震强误食海芋中毒,当即感到口舌咽喉肿痒难受,吞咽困难,呼吸不顺,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
正在危急之际,他在中药铺里遇到了刘瑞九老中医,刘老中医仅用半斤酸醋,令谢震强含服,就轻松解决了大病,年幼的谢震强感受到中医治病的神奇。
从此,谢震强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激发了他对中医文化的兴趣。从此每到寒暑假,谢震强就跟随刘瑞九老中医,看他看病用药。他被中医文化的魅力所吸引,遂萌志学医,继名医之精术,承名医之德行。
因为对中医的喜爱,好学的谢震强在宿舍熄灯的情况下,都仍用电筒躲在被窝里看医书,放假就跟着刘瑞九老中医学习。
“我去看他看病,(他)不但不赶我走,还给我讲解药理,我去他家跟他学的时候,刘老医生就想让他的孙女嫁给我,所以我不但学了医,还娶了刘老医生的孙女。”
医者仁心
目睹百姓缺医少药之苦,毅然来到山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山区缺医少药,看多了乡村里缺医少药的悲剧,谢震强开始在学校办起了红医班,他教学生用简便廉价的中草药治病。
村里学校有个会治病的老师的消息传开了,谢震强的名声越来越大。一次偶然给县委书记治病的经历,改写了他的一生。
谢震强回忆:“刘书记因为脑梗突然瘫痪了,(我)第一次开了七剂药,刘书记就可以起来坐在床上,第二次又叫我去看,服完第二次的药之后刘书记就可以扶着床走路,直到服药6个疗程,42剂药以后就基本可以脱手走路了。”
惊叹于谢震强高超的医术,刘书记认为谢震强如果行医更能造福一方百姓。就这样,谢震强转行成为了一名医生。
然而谢震强并没有选择到人民医院的中医科上班,而是毅然选择来到河源的山区,他认为“山村遍地都是草药,农村是个大课堂,老百姓是老师,他们都把一些验方、秘方告诉我,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常年扎根于群众,谢震强以客家地区的常见病、疑难病为自己的主攻方向,他常常结合气候特点和人们生活习惯治病。
他说:“整个山野田园都是我的课堂,很多经验都是老百姓告诉我的,我出的一本书有的是我实践经验,有的是老百姓献给我,里面的每一条方及每一个事迹都是我亲身实验及验证,所以我不敢说空话。”
伉俪情深
医术与歌声结合,演绎人间善美
早在谢震强跟随刘瑞九老中医学医时,刘老中医七八岁的孙女就倒茶给谢震强喝,这个女孩就是日后谢震强的太太。
婚后的谢震强在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安排到河源中学担任高中语文课,为了支持谢震强,他的太太玉兰也放弃城里舒适的环境跟着谢震强一起下乡教书。生活虽然艰苦,但很快乐。“一天的辛苦,一天的劳累,(听到她)唱歌后烟消云散,自己很快乐,自己很幸福,喜欢这样的老婆。”
而后,面对谢震强转行来到乡村工作的决定,谢震强的妻子依然选择支持他,转行来到了中药房工作。“我太太是教师,以前我在黄村教中学,她教小学,后来呢我转行以后,她就觉得要配合好我,她也要转行。”
谢震强的女儿回忆道:“我们家从来没有按时吃饭,妈妈对我们说爸爸劳动最辛苦,劳动的人应该第一个吃饭。”
如果说谢震强用中药治疗了人们身体上的痛苦,那他的太太大概是缓解病人心灵创伤的良药。
一次谢震强给一位姑娘看病,“她说我谈了一个男朋友,但是因为我脸上的暗疮吹了,不要我了。”
“我太太呢,又多嘴了,她说我唱一首歌给你听好不好? ‘美丽的姑娘见过万千,独有你最可爱’,那个姑娘听了很高兴。”
让哭着来的病人笑着出去,给贫穷的病人用廉价的草药治病,这对善良的夫妇没有名利之争,他们用实在的医术,动人的歌声演绎着人间善美。
大医精诚
“愿将人病犹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
谢震强真情地体谅病人之苦,无论白天黑夜,无论田头地尾,不分职务高低,不分生人熟人,有求必应,从不推诿。为了使病人少花钱治好病,他在保证“药到病除”的前提下,尽量能开便宜的药就不开贵药,尽量用不花钱的草药。
“我认认真真就帮老百姓治病,有时的确很忙,忙得不可开交,一天七八十个病人,自己从来没有叫过劳累。”
谢震强一直奉行“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忙”的人生信条。诊病之余,还常常带领年轻医生和实习的村医,踏遍山林田野,觅百草,尝百草,采百草,教大家用百草治百病。
谢震强认为,做医生不仅要有善心,还要有技术。他在长期的工作中,总结了岭南地区的高发病种,努力吸取古今名医的经验和民间秘传验方,出版了多部著作。
退休十多年来,谢震强仍鸡声灯影、晓夜不懈,孜孜以求,著书立说,济世活人,他说:“愿我的为人,像龟峰宝塔一样正直,愿我的心,像东门池水一样平。”■
本文选自《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系列视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大医精诚》岭南名中医系列视频
逢周一、三推送,敬请关注
延伸阅读:
禤国维:医生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
周岱翰:去除肿瘤不等于根治,更具现实意义的路径是……
刘茂才:都说“心主神明”,我为什么说是“脑主神明”
蔡炳勤:中医,摒弃了手术就是丢掉了传统
黄建业:“韩氏一针候气法”的三个特点
邱健行:熟读经典,把病人当老师,方能因时而变,立于不败
罗永佳:中医跟西医不是对抗的,要有开放的态度
谢国材:中医治疗肿瘤的法宝,一是辨证施治,二是中草药
刘和强:重剂起沉疴,有菩萨心肠才敢用霹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