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四象、五行,原来是这么回事(点透玄妙)

四象、五行,原来是这么回事(点透玄妙)

:谈及四象、五行,很多人都觉得很玄妙,更有甚者,滥用这些概念蒙骗大众。
其实从四象到五行,相关脏腑功能的时、位、性比较所有的象数理必须要落实到人体生理病理中才有实际意义,否则就是臆断。
此文摘自王朝阳老师的《生命大观》。将四象、五行结合到相关脏腑功能上,语言平实、富有哲理,就像一位老中医在你身旁不急不慢说道理,摆事实。

具体到人体中,从四象到五行、从天到天地,在人体相应脏腑之气的时、位、性上已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时,时间;位,位置;性,天地之别,阴阳之异。气化之下,天地与万物,时、位、性一也,同构也。

《内经》中有三段重要的,关于脏腑之四象、五行在人体时、位、性表达上的论述,具体如下:


①《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②《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③《脏气法时论》:“肝病者,平旦慧;心病者,日中慧;脾病者,日昳慧;肺病者,下晡慧;肾病者,夜半慧。””

古人用以定时的十二时辰制,自西周时就已存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对应,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

其他依次递推,具体如下
夜半——子时(23: 00—凌晨 1: 00)
鸡鸣——丑时(凌晨 1: 00—3: 00)
平旦——寅时(凌晨 3: 00—5: 00)
日出——卯时(早上 5: 00—7: 00)
食时——辰时(早上 7: 00—9: 00)
隅中——巳时(9: 00—11: 00)
日中——午时(11: 00—13: 00)
日昳——未时(13: 00—15: 00)
脯时——申时(15: 00—17: 00)
日入——酉时(17: 00—19: 00)
黄昏——戌时(19: 00—21: 00)
人定——亥时(21: 00—23: 00)

天之四时主生、长、收、藏,人之肝、心、肺、肾上应之,四象为少阳、太阳、太阴与少阴。一日气机之升降浮沉如一年,《生气通天论》中以阳气一日活动为主线论述人体气机一日之生长收藏,“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日西,日落西山,对应时辰为日入。这样,平旦、日中、日入、夜半就为人体四象之时、位、气的分界线。分应到肝心肺肾中,从平旦到日中应心,日中到日入应肺,日入到夜半应肾,夜半到平旦应肝。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时等分,一日之中人体四脏时、位、性等分对应。

四象异用到五行,则是天施地承、五脏收受四时,人体相应脏腑的时、位、性相对于四时四脏时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相关论述在《金匮真言论》中,具体则依天地之性的不同分而论之,“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内经》作者唯恐后世对人体脏腑的天地属性不明,紧接着后面进一步注解,“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五行五脏之中,肝心肺肾四脏,其阴阳之性的背景皆为天,乃天之阴阳,脾为至阴,通土气,地之属。天地五行中,天之阴阳,皆为天,动而不居;地之至阴,为地,静而承天。
《金匮真言论》中的天地五行,肝心肺肾四脏的时、位为:平旦至日中应心;日中至黄昏应肺;合夜至鸡鸣应肾;鸡鸣至平旦应肝。

很有意思的是,一日一夜十二时辰,如仅按照以上分配明显还有空缺,所缺为从黄昏到合夜。很明显这段时辰是给地之属性的脾所留的时位,但是《内经》作者文中隐而未将其明说,仅是未将其与心肺肾肝并列,实乃天尊地卑是也。

四象为五行、六节之主,如脾主湿是肺主湿的异用,所以,脾虽占据黄昏到合夜的时位,但是其主却在肺,如脾病慧时的日昳即在肺之时位中,“脾病者,日昳慧”。

这再次说明,在从四象到五行转化中,四象功能虽然发生了异用,肺的部分功能转到脾中,但是依然为脾之主,即“湿虽在脾但主在肺”。故治湿仅知治脾而不知治肺(六节在太阳病中),为未得其治;仅知治在太阴而不知治在太阳,为未得其治。

这些理论对我们正确认识人体五脏功能的特点和演变,正确认识《伤寒论》三阴三阳的实质,尤其是对临床中正确处理肺和脾之间的关系和相关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生命大观:中医气化结构理论——道、天地、阴阳》,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王朝阳,男,47岁,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儿科大学荣誉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出身于医学世家,全面继承父亲王端义教授的“运动头针疗法”,在临床中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师从于蒲辅周先生(周恩来总理之保健医)的亲传弟子、广安门医院薛伯寿教授,对热病、妇科、儿科、老年病、肿瘤及内科杂病的治疗皆有很深的体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跟随白广远先生修习太极拳二十年。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生命大观》,由中医出版整理发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十个脾胃常用反佐药

● 经方界的一件大事,饕餮盛宴,等你来!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