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金匮要略》经方治疗妇科疾病实践

《金匮要略》经方治疗妇科疾病实践

一、恶阻
【原文】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妊娠渴(呕),不能食,可诊为恶阻。恶阻,或因肝郁化热,肝火上逆,或因脾胃虚弱,冲气上逆犯胃,均可导致胃失和降而呕吐不食等症,余量其虚实寒热,常用苏叶黄连汤、橘皮竹茹汤、香砂六君子汤或保生汤治疗恶阻,每取良效。然对于阴阳失和的恶阻病例用桂枝汤治疗亦获殊效。
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冠,徐彬云:“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荣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
【病案】
刘某,女,35岁,妊娠42天。该女素体虚弱,自汗恶风。今进食呕吐,恶闻食臭,不能食,或寒热,小腹凉痛,大便稀,舌质淡红,脉小弱。
诊断:恶阻。
辨证:阴阳失和,胃气上逆。
治法:调和阴阳,降逆止呕。
方药:桂枝汤加减。
桂枝9g,白芍15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陈皮12g,党参15g。水煎服,日1剂。
上方服6剂,恶阻愈。
其中桂枝、生姜为降逆、和胃止呕之要药。

二、妊娠伴癥瘕、胎漏
【原文】妇人宿有癥,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患者宿有癥疾,今妊娠未及三月,胎动不安,漏下不止,皆因癥痼为害。血存则养其胎,血下则胎不安。癥不去则新血不守,下血不止。故用桂枝茯苓丸下癥安胎。
【病案】
张某,女,28岁,妊娠49天,阴道流血3天,血色暗红,量不多,腰酸痛,小腹坠痛。彩超示:宫内妊娠囊1.8cm1.6cm,内可见胎芽及心管搏动,宫腔内少量积血,右附件区探及一囊性回声,大约4.6cm3.8cm,壁略厚。舌质略暗,脉数微涩。
诊断:胎漏并癥瘕。
辨证: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止血,补肾安胎。
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味。
桂枝9g,茯苓15g,白芍15g,牡丹皮15g,桃仁10g,菟丝子30g,桑寄生15g,盐续断30g,阿胶15g(烊化),盐杜仲15g。水煎服,日1剂。
服3剂血止,继服6剂。复查彩超,胎心可,未见宫腔积血及卵巢囊肿。
按语:瘀血碍胎元长养,若瘀血不去,则新血不能入胞养胎,致胎元不固,所以用桂枝茯苓丸治标祛瘀血,消癥痼,用寿胎丸固本以止血安胎。
此方桂枝、桃仁、牡丹皮均为妊娠禁忌药,而用于癥瘕致胎漏者,为《内经》“有故无,亦无残也”。

三、妊娠腹痛
【原文】妇人怀娠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脏。

文后附子汤未见,仅知《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之附子汤。由附子、人参、白芍、白术、茯苓组成。余曾用附子汤减附子加巴戟天、川续断、淫羊藿、炒杜仲、桑寄生、炙甘草治疗妊娠虚寒小腹冷痛证。因附子辛热有毒,为妊娠禁忌药,《名医别录》谓其“堕胎为百药之长”,故弃而不用。

本文节选自《平阳陈氏妇科备要》。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平阳陈氏妇科备要》,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平阳陈氏妇科备要》是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妇科常见病的一本书。对于妇科病的论治范围,《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做了精辟的概括,即“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癥,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

关于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和成就,上溯神农黄帝,下迄近代当世,神圣名医辈出,医著佳作纷呈。既有古朴的《金匮要略妇人病脉证并治》,又有通俗的《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既有博而全的《妇人大全良方》,又有简而精的《傅青主女科》。这些都是深受医人青睐,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妇科佳作。本编力求简明、实用、有效。但因孤陋寡闻,学疏才浅,水平所限,错舛难免,敬请见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平阳陈氏妇科备要》,主编:陈英都,陈焱。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不孕搞不定,试试这张方子● 学好《金匮要略》,你也能成为中医妇科高手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