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读书汇”第3期:零基础也能学好中医
转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U4NDUzNQ==&mid=2654147944&idx=1&sn=d669ab54c0d5aa39179570ab8b54db1b
中医历经数千年的光阴,名医大家辈出,医学流派林立,学术思想流传广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师承”这种师徒授受的传承模式。
中医也是一门经验医学,无论是其诞生,还是传承与发展,都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与经验,而师承教育又是一门注重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传承的知识除了历史典籍,还有老师的从医经验。
对于眼下有很多非医学专业书友想要从事中医事业,想为中医的发展贡献一份力,“师承教育”可谓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当然,零基础学好中医,如果没有一位过来人亲述,相信无法使大家信服。
荣幸之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倾力打造的读书平台“中医读书汇”第三期邀请到了《遇见中医——一个中医小白的三年经方之路》作者陈权老师,他就是这样一位半路出家,通过“师带徒”模式走上中医之路的人……
陈权老师拜师于广东中医师承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肝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会长、广东省名中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主任杨宏志教授门下,2017年5月完成公证。
《遇见中医》作者陈权(左一)、导师杨宏志教授(右一)
因有一颗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在清晨、深夜,或是在旅途中,都能看到他伏案学习的身影。对《伤寒杂病论》的一些认识和理解,甚至比部分当下的学院派医家都略胜一筹。
为了能够推动和影响到更多的人关注中医、认识中医、彻悟中医,然后相信中医、选择中医和弘扬中医,从而提早保健养生、预防疾病、未雨绸缪……
陈权老师以自己对中医的所学所用、对疾病所见所闻,以一般民众百姓都能阅读和理解的散文故事形式写就“岭南中医传承人故事,散文式中医科普作品”——《遇见中医》。
首都国医名师冯世纶教授为本书推荐:
“作者陈权初学中医时的迷惘,亲人罹患疾病时的痛惜,得遇师长引导后的豁然开朗,在看似寻常的生活中拾捡起点滴灵光,都于书中款款而叙。”
岭南著名经方学家黄仕沛教授在序中写到:
“《遇见中医》不仅向民众百姓普及了中医知识,还满含家国之思,对一些当下存在的社会现象和医学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此书以一般民众都能阅读和理解的方式呈现,不似过去深邃的理论书籍,很多寻常百姓都因过于枯燥而不愿卒读。陈权先生之举,用心良苦,将影响深远,裨益大众。”
陈权老师恩师杨宏志教授寄语:
“希望陈权这本《遇见中医》可以被更多人读到,让更多的人们恰当规避书中言及的伤害身体的错误生活方式,增进对于中医知识基础层面的理解,此中意义深远,关系重大。”
……
中医抗疫,令中医药临床疗效备受世人瞩目,也催生了大众学习中医的热潮。
更多非中医科班出身的书友,包括已经退休的老师、从事家庭教育的讲师、互联网行业程序员及事业单位的公务员等纷纷加入了中医学习的行列……
学点中医,可能会使整个家庭都受益。然而在读书过程中,不少人也都有这样的困惑:作为非科班出身,到底该如何学习中医呢?
零基础也能学好中医?
为了让非科班出身的你更好地学习中医,“中医读书汇”重磅邀请到: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中山大学杨宏志教授与《遇见中医》作者陈权,展开为期5天5个主题的高端对谈。
“中医读书汇”第三期——《遇见中医》共读活动将于8月29日(周六)晚7:30正式开启。
只要购买了《遇见中医》,即可免费参加共读活动!与以往稍有不同的是,这一期,作者全程亲自领读,还有作者恩师重磅助阵,领读与大咖分享同时进行!
寄语:
如果你是一名中医爱好者,想要好好学些中医,那不要犹豫,因为学习中医的最好时机,永远是现在。
“一起读书,共话中医”。我们一切准备就绪,爱好中医的你呢?
遇见中医
国医大师孙光荣为本书题词,经方大师冯世纶、黄仕沛倾情作序推荐。
本书是作者对自己学习中医,特别是学习经方的经历的自述,用39个小故事娓娓道来自己从一个非医学专业背景的“业外”人士到参加中医师承学习的心路历程,以及在跟师学习过程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悟。
既可以给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提供了一些学习中医的门径和思路,又为大众读者提供了很多实用、中肯的养生建议。特别是在该书出版审稿过程中正值新冠肺炎突然暴发,作者有感而发,临时增加了两篇文章。
由于微信群满员,有不少书友还没加入到【中医读书汇】的队伍。未加入群的书友可以扫码关注下方二维码,中医读书汇”后入群。
(还不知道中医读书汇的书友可以点击查看→《一起读书,共话中医|中医读书汇,我们来啦》)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转载时请注明出处。,欢迎投稿唠嗑。● “有胃气则生”,如何判断?如何使用?
● 还在沉迷验方吗?炙甘草汤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才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