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中医五情详解,看过此文永远不会记错(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人一生的努力几乎都是为了快乐,寒窗苦读是为了金榜题名时的快乐,艰苦奋斗是为了荣华富贵时的快乐,养儿育女是为了子孙满堂时的快乐。人一生是为了快乐而活着,倘若失去了快乐,也许就没有人愿意活下去了吧。
人的情感非常细腻和复杂,最幸福的时候也许并不是开怀大笑之时,而是感受着爱与被爱时的那丝丝甜意。爱不需要非常浓烈,始终如一的爱也许才完美。快乐也并非要欣喜若狂,恬惔之乐或许才最适宜。切莫认为小水牛是个情圣,这些道理只是我从生理的角度总结出来的。
中医将人的情感基本分为五种:喜、怒、恐、悲、思。
我们总能听见医生对病人说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这样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可是为什么心情好就有利于身体呢?那是不是说任何时候都需要笑逐颜开呢?为什么有的人没受什么打击却又整天郁郁寡欢的呢?
对于情感和生理之间的关系,好多人只停留在很表面的认知上。事实上,情感对于人的生理影响是巨大的,中医有句非常著名的话:“治病先治人,治人先治心。”
中医对于人情感与生理之间关系的研究比较透彻,现有的情感与疾病之间关系的分析几乎都来自中医,这当然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保住这份骄傲。下面我们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到底情感和生理是一个怎样的关系?
《四圣心源五情缘起》曰:“物情乐升而恶降,升为得位,降为失位。”事物都喜欢往上发展,都盼望着登上最高峰可以一览众山小。人也是如此,喜欢住高楼,喜欢升官发财,喜欢被捧成星星的感觉,没有人甘心像水那样往低处流,所以也才有了“上善若水”这个词。
在生理上,人也是喜升恶降的,而这个喜升恶降其实是喜阳恶阴。我们说过,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要靠阳气来支持,有充足的阳气,人便精力充沛,心情愉悦;如果阳气不足,都是阴气,人连干活都没力气,又如何乐得起来?
心五行属火,主一身之阳气,即全身的能量皆来自心的宣发,而火在五行属象位居最高处,是最高荣誉的象征。生理活动的终极目的是让人活着,能达到这个目的时,人则喜。只要阳升于心,这个目标就能达成,而阳不达于心就会有其他四情的出现。《四圣心源癫狂根原》:“气之方升而未升则怒,已升则为喜;气之方降而未降则为悲,已降则为恐。”这个气即为阳气,阳气通过圆运动的累积升于心化为君火,君火是至高无上之灵,得之则喜。常人六气循环而匀,不偏不倚,心火足而不过旺,故生恬恬之喜。
影响心得到心火就会有其他非喜的情绪,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下,分析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参照下图来理解。
1.怒
肝血温升于上而为心火,我们知道肝血在脾阳的帮助下能升而化心火。但如果肝郁而不升,心知道火要从肝上来却迟迟不来,就会发怒,这就是“方升而不升则为怒”。那些动不动就发火的人,常常就是肝之升发出了问题。肝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郁陷,肝一郁陷,则气升不上去,喜则未遂而怒。
肝郁时,肝中之温气容易郁陷化热,所以很多人在治疗易怒之症时往往会用清肝泻火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使怒气削减一些,但是这绝对是个糟糕的方法。怒的源头是肝郁气不升,当然得疏肝解郁,使肝气上达。
逍遥散是治疗易怒之症的名方,它把疏肝和柔肝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记住这个方,几乎能通杀所有怒气。
2.喜
肝气达上而生火,心得心火则喜。圆运动的目的是得火而喜,但是喜也要有个度,过喜会耗损阳气。因为喜能鼓动心火,加强心火宣通的力度,气就容易耗散而出。所以快乐也要有个度,避免乐极生悲。关于五情影响五脏的情况,等下还会再说。
3.悲
心火之阳气离开,则心会难过悲伤。我们知道上之阳气是靠肺敛降于下的,若是肺气下降受阻,那么心与阳气会一直处在离开的阶段,心就会一直悲伤,这就是“气之方降而未降则悲”。抑郁症的患者大多少气懒言,容易触景生情而难过流泪,甚至会做出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自残行为,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悲伤。长期悲伤的人,气欲降而不降,阳气无法下达到肾水里,肾水则寒,从而生意全无,整个人就会对生活彻底绝望,甚至可能干一些反自己、反社会的事情。
治疗这类病人,必然要敛降其肺气,使肺能收敛上阳,严重的还要温暖其肾水,重燃生气。
4.恐
人是靠心火来调控一切生理活动的,如果心彻底远离并失去了火,人就会恐慌。恐发于心而责于肾,黄元御说“气之已降则恐”,这是不好理解的。
肾主封藏,心火降于肾水是很正常的,“已降”是一种正常的结果,为什么会恐惧呢?
所以黄老少说了一句话——已降不升。如果肾水不温,肝木就不升,没有木就没有火,导致心火乏源,心火断了阳根,人就会恐惧。所以,恐惧的根源是肾水不温,心正处在失去火的状态。
5.思
这种情绪是伴随着喜怒悲恐而生的,当情绪在变化时,人会思考忧愁,想办法解决问题,喜怒悲恐是四象升降失职,皆受土气所扰。黄老也认为土气凝滞,而生忧思。气之半升未升、全升全降,或半降半升的根源都是土气凝滞,从而导致圆运动不圆,所以忧思会伴随着喜怒悲恐。
本文摘自《学习中医很简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学习中医很简单》,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四圣心源》为研究背景,用缜密、简洁、有趣的语言,结合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解读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医的整体理论——圆运动理论、中医的二十四脉和常见中药,使得复杂的中医理论不再玄乎难懂。最后还讲述了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引领读者从理论顺利地走向临床实践。本书语言通俗,内容科普,非常适合中医初学者、中医爱好者阅读,可以迅速引领读者进入神秘的中医世界,让更多人能够零起点、零距离地接触中医、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热爱中医。其实,学习中医很简单!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用近乎面对面聊天讲故事的笔法将经典中医理论娓娓道来,让人忘却了玄虚,丢掉了枯燥的中医书。它越看越有意思,越读越有味道。
作者简介
陈喜生,当代新道家学者,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易经》《道德经》、中国历史、经典文学等皆有涉猎,尤喜于医。其思路严谨而细腻,文笔大胆而新奇,语言有趣而亲切。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学习中医很简单》,作者:陈喜生,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蜡烛阴阳论——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 中医入门必读之天人“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