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秋冬季节虚证咳嗽的分型调理养护方法
小编的一个朋友最近感冒之后留了个间断咳嗽的“尾巴”,怎么也好不了,受寒和闻到刺激性气味后会略微加重,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个虚证咳嗽的调理方法,小编准备今天学完了在朋友身上试一下,嘿嘿。
中医学把无痰而有声者称为咳,无声而有痰者称为嗽,既有痰又有声者称为咳嗽。其实,临床很难将两者截然分开,故一般通称为咳嗽。它是肺系疾患的一个常见症状。一般分外感与内伤两类咳嗽,外感咳嗽多为实证,或虚中夹实;内伤咳嗽多为虚证。实证(外感咳嗽):有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邪咳嗽、火热咳嗽之分;虚证(内伤咳嗽):有痰湿咳嗽、痰热咳嗽、肝火犯肺咳嗽、阴虚咳嗽、气虚咳嗽、阳虚咳嗽之分。典型虚证咳嗽的辨治如下:
一、阴虚咳嗽
【症状】干咳无痰,痰少不爽,口干舌燥,或咳嗽痰血,脉细数,舌红少苔。【辨证】阴虚内燥,肺失濡润,以失肃降,故干咳无痰,痰少不爽;阴虚津亏,则口干舌燥;肺燥内热,热伤血络,故咳嗽痰血;阴虚血少,热迫血行,故脉细数,舌红少苔。【治则】养阴润肺,宁嗽止咳。【方药】二冬二母汤(《症因脉治》):天冬 15g、麦冬 10g、知母 10g、贝母 10g。若干咳无痰,痰少不爽,加玄参 10g、北沙参15g、浮海石 30g;口干舌燥,加石斛 30g、芦根 30g、荸荠 7 粒;痰中带血,加红枣 30g、鹿衔草 30g、平地木 30g。阴虚咳嗽,所用贝母为川贝母,即四川产的贝母,川贝母优于润肺;还有浙江象山产的贝母,象贝母优于化痰,又称浙贝母,临床上有“川补象泻”的说法,说明川贝母有润肺补肺之功,象贝母有清肺化痰之用。当今川贝母价高,应用时建议不入煎而改为研吞,以提高药用。【护养】①阴虚咳嗽,除肺系症状外,常累及肾阴,即肺肾阴虚,在临床表现上常伴见:梦遗滑精,潮热盗汗,腰酸背痛,头晕耳鸣。故滋补肾阴是治疗阴虚咳嗽的重要方面,药如五味子、萸肉、生地黄、龟板、鳖甲、哈士蟆等,可随时加用;方如大补阴丸(出自《丹溪心法》,组成:黄柏、熟地黄、龟板、知母),龟柏地黄丸(出自《通俗伤寒论》,组成:龟板、黄柏、白芍、砂仁、熟地黄、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陈皮),随时合用。②阴虚内热,干咳少痰者,对热性、刺激性食物,或过于寒凉食物不宜服用,如辣椒、胡椒粉、五香粉、干姜粉、狗肉、羊肉、鹿肉、猪头肉、油炸花生米、腊肠及各种冰镇饮料、水酒等。③阴虚干咳,近年来西医用雾化吸入疗法,以使呼吸道得到湿润,这种方法十分可取,我们要积极配合应用。与此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尤其在空调房内更要使室内有一定的湿度,可放置一盆清水,使其蒸发水汽。
二、阳虚咳嗽
【症状】畏寒怕冷,头晕心悸,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肢体沉重,或小便不利,脉沉滑,舌淡苔白而滑。【辨证】脾肾阳虚,水气上泛是导致阳虚咳嗽的主要病机。阳虚则寒,卫外不固,故畏寒怕冷;阳虚不运,水饮内停,上干于肺,故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水气上泛,则头晕心悸;水气浮溢肢体,故肢体沉重;肾阳虚衰,气化不利,故小便不利;阳虚不足,寒水内停,故脉沉滑,舌淡苔白而滑。【治则】温阳止咳,化气行水。【方药】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组成:附子 10g、茯苓 12g、干姜 6g、白芍 15g、白术 10g)合三子养亲汤(出自《韩氏医通》,组成:白芥子 10g、苏子 10g、莱菔子 10g)。若畏寒怕冷,加炙桂枝10g、防风 8g;头晕心悸,加黄芪 30g、泽泻 12g、车前子 10g;咳嗽不止,加炙款冬花 10g、炙紫菀 10g;小便不利,加陈葫芦壳 30g、地骷髅 30g、益母草 15g。肾阳虚者,重用附子至 30g,加补骨脂 10g;脾阳虚者,加党参30g、肉豆蔻 10g;肺阳虚者,加细辛、五味子。《圣济总录》有治咳嗽久不已者,用百部煎方(百部、生地黄、生姜、百合、麦冬);以及治久咳嗽者,用紫菀散方(紫菀、款冬花、百部)。可酌情用于临床。【护养】①阳虚则内寒,肺寒则咳,所以必须温肺以治阳虚咳嗽。在温肺中,护肩是温肺防寒较好的保健方法,尤其是老年人、小孩及体弱者,必须保护两肩不受风寒,冬季可穿棉背心代替护肩。临床上经常感冒咳嗽者,多为阳虚咳嗽,常嘱其护肩和胸背,能收到比药治更好的效果。②生姜和白果是药食兼优的保健食品,阳虚咳嗽者尤为适宜,现介绍两则临床常用的有效方法:a)生姜衣:在夏季伏天(大约在7 月中旬),对阳虚喘咳者(即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常用的一种传统疗法,也是一种冬病夏治方法,即用生姜数千克绞取姜汁,新棉布白衬衫浸入姜汁中,随即拿起,穿在患者身上,穿 6 ~ 8 小时,干后浸湿,反复 2 ~ 3 次。这样能达到温肺散寒,化痰止咳,防止复发的作用,是扶正固本的一种治疗方法。b)白果蛋:绿壳鸭蛋 1 只,去壳后放入小碗中,白果 7 ~ 10粒排放在蛋的四周,蒸熟后服食白果和蛋。每天 1 次,连服 7 天。具有温肺化痰,平喘止咳的功效,尤其适宜于老年人、小孩及体弱者服用。③耐寒锻炼,对阳虚感冒咳嗽尤为重要。耐寒锻炼应从夏季开始逐步过渡到冬季,其方法:天气刚冷,衣服一下子不要增加太多;外出尽量不戴口罩防寒;早起早睡,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用冷水洗脸、擦身或洗澡,甚至冬泳。在耐寒锻炼的同时,进行穴位按摩,如足三里、天突、印堂、合谷、涌泉穴等。
三、气虚咳嗽
【症状】咳嗽声低,气短无力,痰多清稀,神疲乏力,畏风怕冷,自汗不止,常易感冒,脉细弱,舌淡苔白薄。【辨证】久咳伤肺,肺气不足,或脾虚气弱,运化不健,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土不生金,肺气日衰。肺气虚弱,肃降失司,故咳嗽声低,气短无力;肺主气属卫,卫外不固,故畏风怕冷,自汗不止,常易感冒;脾气虚弱,水湿内停,故痰多清稀;脾虚则水谷精微不能营养全身,故神疲乏力,脉细弱,舌淡苔白薄。【治则】补益肺气,化痰止咳。【方药】补肺汤(《永类钤方》):党参 15g、黄芪 30g、熟地黄15g、五味子 8g、紫菀 10g、桑白皮 15g。若咳嗽声低,气短无力,加山药 30g、茯苓 10g、白术 10g;畏风怕冷,自汗不止,常常感冒,加炙桂枝 10g、白芍 12g、生姜 6g、大枣 30g,或加防风 6g、白术10g;痰多清稀,加干姜 8g、白芥子 10g;神疲乏力,加当归 15g、芡实 30g,加重党参至 30g。琼玉膏(出自《洪氏集验方》,组成:人参、地黄、茯苓、白蜜)不仅养阴润肺,还有益气健脾,化痰止咳的功效,对于气虚咳嗽,长期不愈,久病体虚者,可配合服用。其中人参,一般用党参,或用南沙参、北沙参也可。六君子汤(出自《外科发挥》,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为补气健脾,化痰理气之剂,也适宜于气虚咳嗽者应用,且药性平和,组方全面。【护养】①气虚咳嗽,重在健脾,脾气旺盛,则肺气充足,故需补脾健脾。健脾方法重在食养,现介绍健脾益气食疗方:a)湘莲芡实羹:湖南湘莲 30g、芡实 30g、白木耳 10g 加水适量,共炖烂成羹汤。可淡食,也可加冰糖之类(糖尿病患者忌用)。对体弱多病,气虚干咳者,很有效验。b)黄芪百合糯米粥:黄芪 30g、百合 30g、糯米50g。黄芪煎取药汁约 500mL,然后加入糯米、百合炖粥食用,也可加糖调味。此粥可长期服用,对气虚咳嗽的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②按摩大椎、天突与肺俞、膻中 2 组穴位。在患病期间,配合药治进行穴位按摩,每天 1 组用大拇指在穴位上按摩 30 ~ 60 次,一般可请家人帮助按摩,或请按摩师按摩。平时按摩也有保健作用,可每天晚上进行。③在气候变化时,要注意预防感冒,因为感冒之后,气虚者往往伴随着气虚咳嗽。尤其在季节交替时,常在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时容易患病。所以在这个时候,尽量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注意保暖,防止受寒。
本文摘自《理虚心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理虚心法》,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理虚心法》讲述了理虚的概念、原则、方法、方药,均为作者临证心得,从证、病、症分述理虚方法,介绍常用的补食、补药。另外,本书还介绍四季理虚,即四时进补理虚的方法;介绍现代对虚证补虚药食的认识和研究成果。全书内容深入浅出,重在实用,尤其是方药有参考剂量,方便应用;每方皆有组方药味,方便查阅。
作者简介
董汉良,1968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在治疗各类难症、奇症、怪症和“现代文明病”及“不治之症”中运用中西医两法及结合自己提出的“痰瘀相关学说”,解决和突破了目前中西医比较棘手的病证。诊余勤于著述,目前已出版中医专著16本,参编百万巨著5部,发表医学文章300余篇,为《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编委。热心公益医疗活动,为各类报刊、公益讲座撰写讲授科普中医医药知识。
编辑推荐
鉴于当今理虚的需要,作者结合几十年来临床治疗的心得体会,在研究继承前人理虚经验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临证理虚之心得,撰成《理虚心法》一书,历经六载完成。适用于“白(白领)、骨(骨干)、精(精英)”人群、现代文明病患者的临证理虚,以及一般人群日常养生参考。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理虚心法》,作者:董汉良。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八大条文读懂伤寒
● 这几种情况,千万不要吃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