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吴茱萸汤专治肝寒犯胃之痛,神效!
范某,男,41 岁,工人。1978 年4 月5 日初诊。
患者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就诊时自述胃脘疼痛,呕吐清水,遇寒冷疼痛加剧,得温熨痛减,头眩晕若空虚状,食欲减少,舌苔润滑,舌质淡,脉细而弦。辨证分析,病属肝寒犯胃,胃失和降。治当温肝散寒,降逆止痛。
处方:吴茱萸9g,党参15g,生姜12g,大枣5枚,法半夏10g,广木香6g。嘱服3 剂,以观后效。
二诊:4 月12 日。服上方6 剂后,痛减呕止,自觉胃部温暖舒适,头不昏眩,脉细缓,舌苔白润。处方改用六君子汤加味:党参15g,白术10g,茯苓15g,吴茱萸5g,法半夏10g,炙甘草5g,生姜3 片,陈皮10g,广木香10g。
服5 剂后,食纳倍增,二便正常。守前方去吴茱萸,加黄芪15g,继进10 剂,以调理善后。半年后访视,病未复发。
「按」 肝寒犯胃,其本在肝,其标在胃。吴茱萸汤具有温肝暖胃的功效,为肝寒犯胃的专方。本案病久脾胃不足,肝木乘之,故为肝寒犯胃之证,所述症状均为肝气横逆,上冲犯胃,故以吴茱萸汤原方加半夏和胃降逆,加木香之温运行气主治。但若胃脘痛、呕逆非肝胃虚寒者,不可妄用。因为吴茱萸的大辛大热,一旦误用,辛温助热,“得汤反剧”。
上述医案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陈瑞春伤寒实践论》,点击可直接购买(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伤寒实践论》是我国著名伤寒学家陈瑞春的的代表作之一,是《陈瑞春论伤寒》的姊妹篇,着重收录了陈老50余年临床实践《伤寒论》的经验、心得和体悟。全书突出一个“实”字,没有空谈,非常难得,足资借鉴。
上篇“经方实践”,将临床所用经方,以及有一定心得的方药整理归纳,先讲对伤寒方的全面认识,并赋予其新意;后记录每一方的应用,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伤寒论》,是陈老读《伤寒》、用《伤寒》的些许发挥。 中篇“医案实录”,是陈老临床原始医案的真实记录,案中采用的方药,以《伤寒》方为主,也有不少时方。病种甚多,疗效较为确切,没有空谈和不实,足兹临证参考。 下篇“医话实说”,是随笔,但不重文采,只是实话实说。旨在把陈老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事一议地勾画出来,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附篇“学术实见”,是陈老对几个不同的学术问题所做的探讨,供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陈瑞春(1936-2008),生前为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江西中医学院伤寒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第一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国中医内科学会顾问,全国中医内科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中医药学会副会长。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 40 余年,长于内科心、肝、胆病,妇、儿科疑难病的治疗,擅用经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伤寒实践论》《陈瑞春论伤寒》。带教、指导的研究生皆以“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为研究专题。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陈瑞春伤寒实践论》,作者:陈瑞春,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遇见中医:小柴胡汤,平常百姓的认知很有限
● 【医案】小儿消化不良,参苓白术帮你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