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听书】国学研究,别落了经子著作
近三十余年来,从历史经验和对国学深入研究中,文人学者皆深切认识到群经诸子是我国各种学术文化的思想源泉。前贤先哲的聪明睿智,启迪了后世学者智士的诸多创新和发扬,从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于国学概念的认识,已一改以往那样古典和笼统。国学的研究,也不唯重儒家,而是融合了儒、释、道等各个方面,同时有了文、史、哲等诸种分科。这种可喜的局面,反映了国学研究已经迈入新的拓展时期。先秦、汉代经子著作的医学研究,即是对经子著作中有关医学方面的论述进行解读,以及从医学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经子著作中的其他有关论述,乃是传承传统文化和研究中医学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事实上经子学术思想与中医学术思想原本产生于同一时空。在古书中,传统文化思想对于医学的启示和融合,其证据在在可见;反之,医学对于文化思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甚至古人曾将医家治身与政治家的治国相提并论。《吕氏春秋》曰“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乃一言以蔽之。《庄子》曾说:“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中医学术之所以如此博大精深而特色鲜明,其原因正在于能以传统的优秀文化为载体,并在古人“与时俱进”“弘之惟新”的精神激励下得以不断地向前发展。古代中医学的煌煌巨著《黄帝内经》被历代医家奉为经典,此书的成书过程与先秦、前汉的诸子实在同一时代。因而历代以治《内经》之学著称的学者,如隋唐的杨上善、王冰,乃至明代的张介宾等,都曾通过这些经子著作,以求索其哲学思想与医学的关系。历代的著名医学家,如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震亨等,也多由经子哲学思想的启悟而获得“灵感”,开创新说。在以前,有不少学者曾援引经子著作的某些内容,阐释医学问题,所惜大都摘取片言只语,未能将群经诸子之书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抉剔梳理和深入研究。有鉴于此,我们不揆浅陋,试著本书。《经子医读》为始创之作。本书的编写,旨在汇集融合经子、医学百家的精华于一书,取材远及周秦,下至汉晋,遴选原文进行解读。其丰富的内容,不仅为研究中医学术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翔实和重要的文献依据,而且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我们的视野,以利于提高广大中医工作者的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然而由于古书年代邈远,古人思想深邃;历来学者见仁见智,所识有殊。且复自知才学不逮,水平有限,编写中的不足和错误之处难免,故祈读者批评,更企同道专家指教,是为幸甚。
本文摘自
《经子医读医药医事篇》
《经子医读医药医事篇》
融合经子、医学百家的精华于一书,取材远及周秦,下至汉晋,遴选原文进行解读,内容丰富,有利于提高读者的传统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
中医出版
电子书
点击获取
购买纸书
扫描右侧二维码
END
版权声明
文章内容摘自《经子医读医药医事篇》,朗读者:严然,单位:盐城市中医院,为第六届“悦读中医”参赛作品。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点,一键获取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