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学术传承,80年代书籍重新再版!
导语:1988年原版书籍,再次出版!
有一个医室
成立于清代咸丰年间
创始人被赏封四品花翎
医室传承六代
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就是
太和医室
要说太和医室的历史,那是一个悠久的故事。。十九世纪中叶,国门被洋人的坚船利炮和鸦片轰开,清王朝一蹶不振,积贫积弱,遍地疮痍,成为列强觊觎、欺压、掠夺的半殖民地。出生于武安县城的姚福年,自幼家贫。十八岁时,怀一腔热血,以医术救民、以武术强国之夙愿,奔赴五台山,拜明朝傅山学派门下高僧为徒,研习医术,精练武道。
姚福年拜傅青主门派下学医 公元1861年(清咸丰末年),学成归来的姚福年在武安城创办了“太和医室”。福年先生诊病施治心正意诚,待病人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每遇穷苦病人,常不收诊费,或解囊相助,投医者甚众,虽至重之疾,每能手到病除,妇孺皆知其名,日渐门庭若市,常应邀赴外地诊病,游走于河北与山西之间。 朝廷赏封福年先生“清廷四品衔,赏在蓝翎姚”,并在姚府门前加设拴马桩,府门前设官灯。此后,各路州官县衙上任后常常纷纷拜谒姚氏名门,至此,福年先生名声鹊起、声威俱增。姚福年著有《太和医室秘录》二代传人姚占铭,擅针灸,著有《针灸医案》三代传人姚兴华深受嘉我公喜爱,传承其医术三代传人姚兴华勤奋耕读三代传人姚兴华被官家赠匾“青囊国手”太和医室药材道地,注重药材来源及炮制工艺
现如今,对于“太和医室”创世人姚福年先生所著《太和医室秘录》,太和医室成立专人小组,不断挖掘和整理传统诊疗技艺,对秘录中的方剂及调剂方法进行规范整理。
太和医室四代传人姚树棠(1923-2007)先生,著有《太和医案选》。姚树棠老先生自幼在家中药铺做学徒,对药性极为熟知,所开方方剂量大,药剂量大,秉承前三代的经验,姚氏本家的学术特色明显。后在带教传承弟子时,师与徒的共同追求,在教与学,传与承,践与行中得以碰撞,得以延伸,得以升华。
姚树棠先生于西安市红会医院临床带徒
姚树棠先生所著《太和医案选》,于1988年7月出版。该书详细记载了诸科疾病的典型案例,对中医传承后学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经验资料,更可通过对本书方剂的理解,解决民生治疗问题。
1988年版《太和医案选》
为了更好地学习太和医室的学术内容,我们特此将1988年《太和医案选》重新再版。从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古朴与流行的碰撞,《太和医室医案选》震撼上市!
本书以科为纲,以方为主,八十验案后附六个验方,另四篇姚老学术思想及诊疗特色浅析,内容涉及内、妇、儿科、外科、杂病等多种临床病科,既有常见病、多发病,又有疑难重症。所选方剂均为姚老临床所用验方,为临床验之有效的方剂,包括方剂组成、功能、用法、方解、加减等,囊括姚老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的辨证经验、用药体会,以及特殊医案、疑难病案的讲解与分析,针对性强,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姚老精湛的医技医术,大体概括为从药、方、病、法四点,“姚氏诊疗技艺”传承至今,大量的秘录成药方剂、用药思路在书中也被体现。从药,寒热温凉,皆有涉猎;从方,温清补泻,各有说道;从病,急症慢病,独有见地;从法,畅谈四诊合参,重望舌重神色;治疗杂病以脾胃为枢纽,给药方法多样,辨证论治,病证合参,实为不可多得的临床验案合集。
《太和医室医案选》是太和医室百年来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不仅反映了所辑前贤的精湛医术及临证经验,而且为传统诊疗的传承和发展留下了宝贵资料。此次再版,旨在将再版与保护利用相结合,提高现有学术研究水平,指导临床工作。
原版书籍再版,福利走起~
或扫码
《太和医室医案选》
定价:39元/本
带回家~
(扫码下单)
END
本文内容部分选自清太和医室(tsing-th),在此表示感谢,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
钱月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中医界老英雄,绝冠京城,前辈高手,医书再现江湖!
晚上睡不着,试试逍遥散
点,进入独家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