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辨证要精细,这是看好病的关键

辨证要精细,这是看好病的关键

20世纪70年代,广西中医学院会诊一病例。患者是一老干部,发热40多天不退。用过各种抗生素,服过不少中药,体温始终不降。于是请全院名医会诊。就在大家聚精会神讨论病情的时候,林沛湘老中医注意重到一个细节:病人从暖瓶中倒了一杯水,马上就喝下去了。当时天气很热,喝些水是正常的。林老悄悄用手触摸了一下杯子,发现还在烫手。热天喝这样烫的水,说明体内大寒,仅此一点,病情就明白了。于是,林老力排众议,以少阴病阴寒内盛,格阳于外论治,处以四逆汤加味,药用附子、干姜、肉桂等药,一剂而体温大降,几剂后体温恢复正常。

细节决定成败

西医看病,靠的是化验、影像学等检察手段,重视的是客观依据,往往忽略医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中医看病,靠的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重视的是医家的积极考察。孙思邈曰:“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这里,“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三句话,提出了医家诊察疾病的标准,即用心——至意深心;全面——详察形候;仔细——纤毫勿失。上案林老中医正是注意到病人虽然发烧却“喜饮热水”这一细节,才断定此案乃是“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引起,看到真寒假热的本质,用四逆汤本属的对之方,故而应手取效。林老的高明之处,靠的就是细心,细节决定成败。

在认证识病方面动脑筋

一般而论,行医之难不在于治病,而在于认证识病。病证认对,病机找准,用药一般都不致于出格。名医能治好常医治不好的病,不见得用药有多独特,主要还是在识证认病方面能动脑筋,肯下工夫。这个工夫,无非就是孙思邈所提倡的用心、全面、细致而已。著名医家张孝骞院士说过:“诊断疾病的工作,就是侦探破案工作,哪怕一点小线索也不能丢失。”看来即使西医也强调精细诊察的原则。

晋杨泉指出:“贯幽达微,不失细小,如此乃谓良医。”(《物理论医论》)“使果能洞能浊,知几知微,此而曰医。”(张景岳语)都是说诊病察证要注重细节。南京名医干祖望老先生说:看病要“吹毛求疵,尽量找一些不受人们注意的小小变异之处,加以特别重视。那些细碎琐事,平时不加注意的那些不起眼的变化,顺藤摸瓜,会发现出很大的事来。诚如佛家所谓的须弥小事。”
诚然,若要“贯幽达微”,“知几知微”,则必须博学精思,所谓“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是也。
下面列举一个案例,看看精细辨证的理念,被医家们发挥得何等出色。
缸盖信石知病因

范文甫诊病处处留心,常能从细枝末节中察出病源。有一病家全家人均患皮疹,他医用硫黄等治之更加严重。范氏至其家,见其水缸盖上放有许多晒制信石,因问:“合家吃此水乎?”答曰:“不差。”由此认定系信石之毒所致。唯有防风可解,令从皮肤外达。遂以单味防风煎服,果然得愈。
按:范氏能治好他医未能治愈之病,用方并不稀奇,关键在于用心体察症结,找出被忽略的细节,所谓“能洞能浊,知几知微”,树立了大医风范。

遍身疼痛用元胡
宋代,周离享曾治一人,遍体疼痛,每当发作殆不可忍。医者或认为中风,或认为中湿,用药均未见效。周离享认为是血气凝滞所致,用元胡、当归、桂心三种药物等分为末,温酒服三四钱,随人酒量频频进之,以知为度,“饮之甚验”。其后治赵某因导引(气功)失节,肢体拘挛,亦用此方数服而愈。由此认为元胡为“活血化气第一品药”。(宋方勺《泊宅编》)
以上内容选自《拍案惊奇——奇方妙法治案赏析》

作者简介
张存悌,男,1947年生,辽宁沈阳人。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内科主任医师,全国扶阳论坛组委会常务委员。从医30年,以经典为本,擅用经方,对内、妇、儿、皮肤等科常见病、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一直钻研、阐扬火神派,著有《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中医火神派医案新选》、《火神派温阳九法》等书,系统揭示、总结了火神派的学术思想,开设网上“中医火神派”论坛,擅用附子治疗疑难重症,人誉“关东火神”。发表论文、医话200余篇,出版有《欣赏中医》、《品读名医》等专著20部。

本书《拍案惊奇——奇方妙法治案赏析》收集古今名医那些有深刻启示,过目不忘的好案,以方法独特、用药奇妙、思路新颖为亮点,令人读来不禁拍案称奇,从中获得新思路,新启迪。并且,本书中穿插近代名医方笺墨宝20余幅,十分精致,难得一见,弥足珍贵。适合中医界人士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尤其是中医院校的学生会从中获得诸多启迪和裨益。

购买可或扫码

推荐书:《拍案称奇——奇方妙法治案赏析》。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拍案称奇——奇方妙法治案赏析》,点击可直接购买

本书收集古今名医那些有深刻启示,过目不忘的好案,以方法独特、用药奇妙、思路新颖为亮点,令人读来不禁拍案称奇,从中获得新思路,新启迪。 “变法稍有出奇者采之,诸庸常者不录。”(《名医类案》)

END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拍案称奇——奇方妙法治案赏析》。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中医学的精髓——经方,你get到它的美了吗?

如何学好中医:读中医经典,重临床实践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