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中医“随笔小品”,打赌你不看会后悔!!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的中医“随笔小品”,打赌你不看会后悔!!
学习中医之人,对名家医案都有一种学习的热情,
却不知医话之重要性。

医话,是中医著述的一种体裁,
类似随笔小品,其篇幅大多短小,
多无周定的体例和内容。
它的主要特点是:有感而发,夹叙夹议,形式灵活,内容广泛。

就其内容而言,包括作者对基础理论的升华、独特的学术见解、读书札记、医人医书评介、临证心得、治验纪实、见闻掌故等。

前人称之为“话其闻见、心得、阅历”,
具有“辅助医学,启瀹性灵”的作用。

总之,医话的主要内容,既有理论阐发,又有经验介绍,
“合学理、经验而冶为一炉”,则是医话的基本特色。

唐王勃撰《医话序》一卷,殆即医话之鼻祖。

今天在这里介绍几条关于“三因制宜”的医话,
相信读后必有感想。

体质强盛之人,不易受邪,故常无病。病发必重,治之者,切勿因循轻视。体质羸弱之人,最易感邪,故常有病。病发则轻,治之者,不可过用重剂,宜随其人之本质而异其方法,然亦须察看其症而斟酌之,未可执泥,以致误人。——《塘医话》

想到新闻报道里的突然猝死的年轻人,吓得赶紧去体个检……

人至年老,未有气血不亏者。一染外感,则邪热蒸迫,使阳益衰而阴益涸,舌苔虽润,则脏腑已燔炙难支。初宜用轻扬之品以疏表,如桔梗、杏仁、郁金、牛子、荆芥、桑叶、葛根、豆豉。过虚者,量意稍加党参。若猛浪投麻黄、白芷、羌活、防风、桂枝、细辛、独活辛窜燥烈药,再伐其生气,纵表邪一时暂退,有旋变烦乱喘促晕脱者,司命者可不慎欤?——《医门补要》

话说,外感对于老年人可不是小事,用药更要慎重。

小儿体气薄弱,脏腑娇嫩,易虚易实,较之大人强壮者有霄壤之别,既禁惊风之说,更虞峻药之伤。彼如嫩蕊娇花,若一伤之,必致摧残,可不慎欤!——《医论》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北方人所眠火坑,南方人用之,体质阴虚者,多深入火气,每致生疾。吾邑张侯舫孝廉维,留寓京师,久卧火炕,遂患咳嗽。医者误谓肺虚,投以五味子、五倍子等药,竟至殒命。张贫而好学,品复端谨,中年不禄,士林惜之!——《冷芦医话》

所以,出去旅游最怕水土不服,还是没钱好,呆在家里最安全。

世之称医道者,每曰术究天人,诚以天有六气,人有七情,病虽干变万化,其大致要不外是。甲戌夏,予与友汤某,雇一叶舟,偕往澄江应试。黄昏解缆后,汤某齿缝见血。据云;前患衄血两次,盈盆盈碗,几濒于危。今又有血,将若之何。余切其脉,浮大而数,询是当午阳盛之时,负日而行,背受薰灼所致。因令舟人去一窗板,嘱伊起坐,以背承其夜气,觉冷,然后安眠。伊惧曰:又添感冒奈何?余曰,以凉治热,以阴济阳,适可而止,何感冒之有焉。依法试之,果愈。——《诊余举隅录》

窗板治咳嗽,听起来荒谬,但也是对症“下药”!

——本文医话均摘自《中医历代医话选》

好书推荐
福利哟,七五折哟

▲中医历代医话选

由于医话内容之丰富多彩,并且又广泛散见于历代医家的医话专著以及其他各类医书之中,所以一般读者较难全面查阅。

本书作者王新华历时五年余,查阅了两千多种中医药书籍,从其中四百多种主要书籍中,选录了医话两千五百余则,经分类整理编成此书。上篇为基础理论与学术论辩,下篇为临证心得与治验记实

扫码购书
小编还想说,中医药的文献,资料极其丰富,据统计已达一万余种,为我们的学习带来睹多不便。这本历代医话的选本,能给学习者提供一条捷径,真是一件大好事。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