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耳穴学习筑基篇——耳朵的这些名称定位一定要弄清(附获奖名单)

耳穴学习筑基篇——耳朵的这些名称定位一定要弄清(附获奖名单)

耳穴诊疗法适应病症广泛,既适用于常见病、多发病,又对某些疑难杂症有独到疗效,不仅能治疗痛证、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功能性疾病,而且对胃炎、肠炎、溃疡病、肝胆及肾结石症、增生等器质性疾病,以及细菌、病毒、原虫等感染性疾病,如急、慢性气管炎及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亦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今天小编给大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一下耳朵这个弹丸之地各部位的名称,有些读者可能觉得没必要:“我买个耳穴模型,对着贴(扎)不就得了!”非也非也,您去一个陌生大楼,是不是得问清楚那条路,多少号,周围有什么标志性建筑?这叫啥,这叫参照物,耳朵上弹丸之地,有那么多穴位,您要是不找准参照物,心里清楚明白给这个穴区划好界限,可能实际贴(扎)的还真就不是您想的那个穴区了,闲话少叙,咱们下面看图说话。

一、耳廓解剖部位之耳轮
解剖名称
解剖定位 配图

耳轮 耳郭外侧边缘的卷曲部分

耳轮脚 耳轮深入耳甲的部分

耳轮脚棘 耳轮脚和耳轮之间的隆起

耳轮脚切迹 耳轮脚棘前方的凹陷处

耳轮结节 耳轮外上方的膨大部分
(小编:这个图与上个图对比看更明显。)

耳轮尾 耳轮向下移行于耳垂的部分

轮垂切迹 耳轮与耳垂后缘之间的凹陷处

耳轮前沟 耳轮与面部之间的浅沟

二、耳廓解剖部位之对耳轮 解剖名称
解剖定位 配图
对耳轮 与耳轮相对呈“Y”字形的隆起部分,由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

对耳轮体 对耳轮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体部分

对耳轮上脚 对耳轮向上分支的部分

对耳轮下脚 对耳轮向前分支的部分

轮屏切迹 对耳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三、耳廓解剖部位之耳舟 解剖名称
解剖定位 配图
耳舟 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四、耳廓解剖部位之三角窝 解剖名称
解剖定位 配图
三角窝 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五、耳廓解剖部位之耳甲 解剖名称
解剖定位 配图
耳甲 部分耳轮和对耳轮、对耳屏、耳屏及外耳门之间的凹窝。由耳甲艇、耳甲腔两部分组成

耳甲艇 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

耳甲腔 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

六、耳廓解剖部位之耳屏 解剖名称
解剖定位 配图
耳屏 耳郭前方呈瓣状的隆起

屏上切迹 耳屏与耳轮之间的凹陷处

上屏尖 耳屏游离缘上隆起部

下屏尖 耳屏游离缘下隆起部

耳屏前沟 耳屏与面部之间的浅沟

七、耳廓解剖部位之对耳屏 解剖名称
解剖定位 配图
对耳屏 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对屏尖 对耳屏游离缘隆起的顶部

屏间切迹 耳屏和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处

八、耳廓解剖部位之外耳门 解剖名称
解剖定位 配图
外耳门 耳甲腔前方的孔窍

九、耳廓解剖部位之耳垂 解剖名称
解剖定位 配图
耳垂 耳郭下部无软骨的部分

耳垂前沟 耳垂与面部之间的浅沟

十、耳廓解剖部位之耳背 解剖名称
解剖定位 配图
上耳根 耳郭与头部相连的最上处

下耳根 耳郭与头部相连的最下处

耳轮脚沟 耳轮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耳背沟 对耳轮在耳后呈现的凹沟

各位读者要是觉得学习耳穴时候,这个形式更加直观,请留言告知一声。

本文摘自《耳穴诊疗入门》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耳穴诊疗入门》,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五章内容。
第一章:耳穴诊疗法概述,全方位地从耳穴的定义,起源发展、诊治特点、理论依据等,对耳穴进行了初步系统的介绍。
第二章:国标耳穴,从耳穴的初级入门开始,分别从耳郭表面解剖,耳郭基本标志线的划定,耳穴定位、功能与主治这几个方面来供初学者学习,掌握国标耳穴基础,能够进行基本的操作。
第三章:耳郭诊断的常用方法,进一步通过对耳穴望诊法、触诊法、耳郭闻(听)诊法的介绍,让学者了解到耳穴可以应用于疾病治疗的同时,还可以应用于疾病的诊断。
第四章:耳穴治疗总论,对耳穴治疗的选穴原则,常用的治疗方法、如耳穴压豆、耳穴放血,耳穴功能分类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第五章:治疗各论,即通过对临床常见病症的收集,分别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以及妇科、五官科、皮肤科等疾病,给出了43种常见疾病的简介及取穴治疗方案,供初学者进行治疗实践参考。

获奖名单

在2020年度学术书单中,我们进行了免费赠书的活动,共有100余位读者的留言上墙,对此,我们表示真挚的感谢!特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请大家在留言区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快将精美图书送到您的手中。

点赞前三名读者分别是:和谐、锦里先生、唐学宁。
幸运读者分别是:孟秀霞、白问、姜氏小儿推拿。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耳穴诊疗入门》,主编:刘继洪。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这几个耳屏上的穴位,大家也要多用起来

●《耳穴诊疗入门》新书首发!速看!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