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感想之《中医各家学说》
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各家学说》真的是听热闹。觉得中医真是有意思哈!有爱用凉的,有爱用补药的,有爱用热的。那时的思考水平也这样了!后来稍微有点见识了,就越来越觉得《各家学说》编的厉害,大有可学之处。因为《各家学说》论述了历代名医的理论及收录医家原文,所以《各家学说》教材可以当做工具书使用。比如想查查都谁论述注解《伤寒论》了,查查教材就知道了。那么这些古代名家,有何具体著作,查查教材引用书目就知道。 见到的情况多了之后,感觉用各家学说一次比用“派”好一词贴切。因为历代医家的学说,实际是对某一问题的体会,人家体会深运用好,有理有方,那么就是一个学说。还有古人陈述某一学说,也是针对时弊而来。这看病不动脑子的古来有之,听说寒凉好,就拿一顿寒凉的堆了给病人,又听说温补好附子熟地的一起上。于是,就是出现反对滥用的著述了。《各家学说》收录并讲解这些内容,给学习者的提示是——莫执一端而行,唯辨证施治才是正道。因此,多看看病再读教材,感觉是不一样的。
下面说对教材的遗憾。教材未能详细介绍清季至民国时期的各家学说,是个小遗憾。毕竟距今天最近的,也应当是影响最大的。还有对于近代地方特点特色,如能介绍介绍也是很有意义的。比如四川医家学说,这也是我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蜀中奇才甚多,每见用药平淡,却是奇效迭出。这个单独编个教材,由四川医家学者讲讲好。还有山西西北东北的,也是值得研究的学习的。又如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医家,不仅医术了得,且宣传上,也是有特色的。这个虽不能列入学术,但是于如今诊所行医,却是大大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