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古代人眼中的传染病,是这样传播的

古代人眼中的传染病,是这样传播的

对于“传染病”,在《诸病源候论》中,古代医家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乖戾之气”来解释其传播。

隋代以前,关于流行性传染病的记载,绝大部分都概括在伤寒、温病和时行病中。对于病因,则多以气候的突然变异为论据。

如伤寒,强调冬时触冒于寒并为其所伤;温病,多认为是冬时冒寒,寒毒藏于肌骨,至春而发病;时行病的病因,多归之为春时应暖而反寒......病无长少,率相似者。

这种强调气温突变等因素,是造成传染病流行的病因,无疑比鬼神致病的错误认识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但是,只以六淫之邪是难以解释为什么同样的寒毒,有的会造成“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而有的则并不流行。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诸病源候论》的作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研究,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除了承认上述病因学说外,创造性地提出:
“伤寒之病……人感其乖戾之气而发病者,此则多相染易。故须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伤寒令不相染易);
“夫时气病者……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故须预服药及为方法以防之”(时气令不相染易候);
“此病(温病)……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故须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温病令不相染易候)。

这说明作者虽然还将传统的学说置于主导地位,但他们已不满足这种说法,而是用自己独特创建提出了宇宙间另有一种“乖戾之气”是造成传染病流行的病因。

这种论述,无疑使传染病的病因学说在寻求真正病原体的大道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本文摘自《诸病源候论发微》。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诸病源候论发微》,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诸病源候论发微》,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和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欢迎投稿唠嗑。

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可以治哪些病?三阴三阳在伤寒和内经中的含义不同吗?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