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中医的针灸入门“一夜通”(下),附新冠肺炎专访及经方推荐
上回分享了针灸取穴五种方法的前三种:八总穴取穴法、八会穴取穴法和局部取穴法:古稀老中医的针灸入门“一夜通”(上)。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剩下的两种: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和病位交叉对应取穴。
4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
许多疾病都可能在背部脊椎上寻找到压痛点等异常的感觉与赘状物。取穴方法中,少不了在背部督脉寻找‘阿是穴’。‘阿是穴’就是出现在人体体表的敏感的压痛点,在这些压痛点上针灸能够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
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对头部、颈部、肩部的疾病与发热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第七胸椎棘突下的至阳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对胃部、胸部、胁部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命门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对腰部、下腹部与妇女的胞宫部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任何疾病,只要发现脊椎骨上有压痛,就要在这里取穴。
一个重要的经验是:通过指压发现压痛点的关键在于指压的用力一定要到位,一定要均匀。因为临床按压时,医师的手指一般会不自觉地在自认为可能会压痛的穴位上加大力量,以证明自己判断的正确。这种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所以要特别注意。
5病位交叉对应取穴法
这种取穴法在《内经》中叫作‘缪刺’,日本针灸家称之为‘天平疗法’,对肢体与关节疼痛的疗效比较显著。它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左右对称取穴,一种是左右、上下、前后大交叉取穴。
譬如,你的左手腕疼痛,如果使用左右取穴法,可以在右手腕与左手腕相对应的部位用一寸的毫针针刺,针刺后,快速地左右捻转与上下提插三十秒左右。
假设你的右手腕疼痛,使用左右、上下、前后大交叉取穴法,可以在左踝与右手腕相对应的部位,用一寸的毫针针刺,针刺后,快速地左右捻转与上下提插三十秒左右。
“当然,何老师讲的仅仅是一个总体性与纲领性的东西,需要不断地深化与细化,要在临床的过程中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在一个初学者畏惧不前的时候,何老师讲的东西使你丢掉了胆怯与迷茫,让你能够大胆地向前走。但是当你走进这个大门,你就会发现上述东西虽然初具规模,但毕竟“疏而有漏”,并发现应该掌握的东西比你已知的东西还要多得多。”
针对本次疫情,娄绍昆先生在2月10日的专访中作了如下解读:
问题一:作为中医,您如何看待目前我们所面临的这次疫情?对中医来说,是否也是个挑战?
对于中医临床医生来说这次疫情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重温经典的契机,更是一次检验证明中医疗效的机会,这次中医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也要在《伤寒论》医学思想指导下,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问题二:中医应当何时介入?
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二个方面。未病先防,防病于先;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具体的讲就是要在患者自觉稍有不适的时候就要给中医诊治而处方用药,当患者还处于疑似新型肺炎阶段,中医药的及时介入也还不迟。
问题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是西医的病名,中医对此并无研究,如何诊治此次新型肺炎呢?
陆渊雷的《陆氏论医集》中有两篇分别以《中医不能识病却能够治病》、《中医对症有特效对病是没有特效》为题目的文章。这两篇文章的题目非常醒目,对解开这一悖论背后的真正的原理说得极为透彻。在《陆氏论医集卷三》中,他写道:“张仲景能识病,又能治病,当然是医学家,不是医匠,不过治病的方法,只须识证,无须识病。本来识证很容易,识病却很难,中医学但求满足治病的需要,那难而无用的识病方法就不很注重。”
问题四:经方治疗这样的疾病可以从哪面入手?有何适用的方子?
经方治疗这样的疾病可以从患者整体的虚实辨证入手,通过对患者的体质、体形、营养状态、症状、体征、脉象、舌象、腹证的诊断,首先确定是虚证或是非虚证。这样的方向性辨证就为疾病诊治奠定了基础。
非虚证的患者如果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伴有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脘痞胀满,腹泻的话,考虑柴平汤合葛根芩连汤。
柴胡20g、黄芩10g、党参10g、半夏10g、生姜6g、生甘草5g、茯苓10g、苍术10g、 厚朴10g、陈皮10g、杏仁10g、葛根30g、黄连5g
非虚证的患者如果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伴有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脘痞胀满,便秘的话,考虑大柴胡汤合茯苓杏仁甘草汤。
柴胡20g、黄芩10g、白芍10g、半夏10g、生姜10g、枳壳15g、茯苓10g、杏仁10g、甘草5g、制军5g
虚证的患者如果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伴有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脘痞胀满,腹泻或者便秘的话,考虑是补中益气汤证。
补中益气汤记载在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中,此书不仅仅是一部论脾胃的医藉,更是一部诊治外感热病、瘟病的著作。补中益气汤专治饮食劳倦虚人感冒,其阐发医理至为深微。
张景岳就说过:“补中益气汤,凡劳倦伤脾,中气不足,以致外感发热者宜此”,明确地指出补中益气汤可以治疗虚人外感发热。初步诊断为补中益气汤证后,接下去还要和桂枝汤证、桂枝加芍药汤证、小建中汤证、人参败毒散类方相鉴别。
经方的治疗角度就是方证相对应的前提下的随证治之,具体用方不受《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有限药方的限制,对于后世医家的名方,都要从容地去兼容并收择善而从。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增订版)》,点击可直接购买
编辑推荐这次精装增订版更是详细讲述了娄先生通过自学从一无所知的中医小白到成为正式中医执业医师的整个过程,对于每一个自学中医的人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同时,所有关心自己身体健康的人也可以从轻松的阅读中发现一种为家人或自己排忧解难的疗法。
(扫码下单)
本书不是一般的回忆录,而是娄绍昆先生思考中医、思考经方的记录。初学中医时的迷茫,百思不得其解时的困惑,遇到良师指点后的豁然开朗,交友切磋学术火花四迸时的激动,都在这本书中娓娓道来。娄先生对经方医学中六经、方证、体质等重要学术范畴的独特视角和观点,对《伤寒论》及其日本汉方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张丰等师友学术观点的阐释发挥,都是本书的亮点。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摘自《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增订版)》,专访内容摘自脉景智能,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配图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娄绍昆讲经方:从甘草开始学习桂枝汤
● 王庆其:从《黄帝内经》谈当前疫病的防控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