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并不等于中药的市场
:
东西交流,自古有之。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马可波罗的中国之旅打开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大门。大唐盛世,中国对外交流频繁,翻开《新修本草》,我们可以见到不少外来药。鉴真和尚6次东渡扶桑,现仍有21箱60种药材完整保存于日本奈良正仓院,它们已成为千余年来中日医药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为世界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已经走出国门,与海外的交流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个时代。
随着回归自然在全球范围的兴起,植物药的需求量持续增长,成为医药产业的一支生力军。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一增长,并不仅仅是中药的增长。目前国际天然药物市场是以西方植物药与植物提取物为主体的。
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并不等于中药的市场,中药的市场也并不一定就是中国人的市场。
过去20年,西方植物药有了迅速发展:市场销售额逐年上升,植物药相关法规陆续出台,政府资助逐年上升,研究论文大幅度增加。
不比较不知己所短,也不会知己所长。
通过对比研究东西方植物药的品种差异、药用部位差异和用法差异,可以从中得到启迪,发现东西方植物药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信息和相互借鉴的技术、方法与思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埃及与希腊等西方文化古国的医药知识,与古代中国传统中医药交相呼应。
在汉代至清代,中医药学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其特点在于中医理论体系、复方用药和中药炮制。
伴随着东学西传,西学东渐,世界民族医药知识也相互交往,相互渗透。
1940年后,抗生素出现带来的医药革命,促进了化学药品的发展,占据了当今医药体系中的主流地位。
1980年后,随着回归自然在全球范围的兴起,西草药的研究开发再次蓬勃发展。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东西方植物药均有悠久的使用历史,有着共同的生理活性物质基础和共同的医疗保健使命,也接受着共同的挑战,因而更容易相互借鉴与沟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让我们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将世界传统医药的宝贵经验与丰富资源相容并蓄。超越时空的东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必将对东西方植物药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摘自《百药西来》
本书选录了100 种西方常用的植物药,概述其植物来源、药用部位、产地、药用历史、效用和有效成分,希望对东西方植物药之间的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下是更多精彩篇章!!
百药西来
(扫码购书,限时折扣)
内容简介(滑动查看)
本书选录了100 种西方常用的植物药,概述其植物来源、药用部位、产地、药用历史、效用和有效成分,希望对东西方植物药之间的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中医出版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软黄金”到底是什么神仙草这两个面瘫验方,总有一个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