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嗽老不好,多半是......
:咳嗽,或者说慢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属中医“慢喉痹”“虚火喉痹”范围。多数患者有咽部不适感,刺激性咳嗽,甚至恶心,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那么,咳嗽老不好真的多半是肺热吗,怀着这个疑惑,让我们看看今天的医案。
邓某,男,15岁,学生,垫江县桂溪镇人。
2017年7月27日首诊:咽部不适伴频繁清嗓半年。
半年前,患者出现咽干咽痒,偶有咳嗽,伴频繁清嗓。某院诊断“慢性咽炎”,给予清咽糖浆等口服,症状缓解,但是停药则又恢复既往状态,颇为烦恼。
追问病史,患者喜吃辛辣,喜欢吃冰凉东西,大便稍干。
舌质淡红,舌尖红,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慢性咽炎。
中医诊断:喉痹。
辨证:毒克咽喉,升降失常。
治法:解毒利咽,升清降浊。
主方: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合桔梗甘草汤。
处方:柴胡18g,黄芩15g,太子参30g,法半夏9g,蝉蜕12g,僵蚕12g,姜黄15g,酒大黄6g,桔梗15g,甘草6g。
3剂,水煎服。
2017年7月31日二诊:清嗓动作明显减少,自觉症状缓解明显,要求继续口服中药巩固。
舌脉同前。
主方:小柴胡汤合升降散合桔梗甘草汤。
处方:柴胡18g,黄芩15g,太子参30g,法半夏9g,蝉蜕12g,僵蚕12g,姜黄15g,酒大黄6g,桔梗15g,天花粉18g,木蝴蝶15g,甘草6g。
3剂,水煎服。
2017年9月25日三诊:自诉口服药物后症状消失。告愈。
辨证思路与心悟:本病多因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或因脾胃蕴热,肝经郁热,热毒上攻咽喉,以致气血瘀滞,脉络痹阻所致,治疗应以疏风清热,利咽解毒为主。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依据经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精神,对临床上不具有柴胡主证的病证,只要其病机是枢机不利,阳郁阴滞,气结血瘀,即可运用小柴胡汤。
本案则选此方调和枢机。
升降散由蝉蜕、僵蚕、片姜黄、大黄组成。
其中僵蚕轻浮而升,散风除湿,清热利咽;蝉蜕祛风胜湿,清热解毒;片姜黄行气散结,消肿止痛;大黄上下通行,荡涤胃肠实热,釜底抽薪,令郁火得降。
全方可调理三焦,疏利气机,升清降浊,宣散郁火,解毒祛邪,活血通络。
笔者将小柴胡汤、升降散合用,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显著。
此外,根据辨证,笔者还将该合方运用于慢性咳嗽、发热、慢性肝病中,同样获得满意疗效。
本文来源《十年扎实中医路》。更多好文请从原书中查阅。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十年扎实中医路》,点击可直接购买
内容介绍
作者笃信中医,刻苦读经典,躬身拜名师,勤勉做临床,10年扎实行医,成长迅速。本书就从读书、跟师、做临床三个方面真实记录了作者10年践行中医的宝贵心得和收获。
读书篇既精选了作者苦读经典的体悟,又将众多名医名家经验融合其中,领悟于心;跟师篇再现作者10年来跟随众多名师所学、所获,其师既有国家级名老中医,又有身怀绝技的中医世家,临证经验极为丰富,作者真实地记录各名医的学术精华和临证经验,许多都是首次披露,非常珍贵;做临床篇是作者10年潜心临证的所感所悟,多以第一手验案实例形式介绍,鲜活生动,尤其是注重剖析临证诊治思路,“授人以渔”!
(扫码购书,限时折扣)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十年扎实中医路》。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这种病,西医治过的,都跑来看中医……
● 几百年前,伤寒大家许叔微,是这么看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