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集儒、佛、老、庄之大成的中医是什么样子的

集儒、佛、老、庄之大成的中医是什么样子的
李仲愚出生于医儒世家,

祖辈业医习儒十四代,
其祖父春庭公喜儒、佛、老、庄之学,性喜清静,
为当地威望很高的居士。

现在,很多人对“医儒”都很陌生,
其实古时儒医兼备,集二者于一身者历代不乏其人。

东汉张仲景曾官至长沙太守,

后世以医名扬,尊之为“圣”,
是儒医一体之典范。

晋代范汪,曾任东阳太守,
著有《范东阳方》百余卷。
唐代狄仁杰,官达宰相,
并究心轩岐之术,
颇娴医药,儿精针术。

宋代范仲淹,亦为宰相而兼通医者,
其“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论已成为后世学子之佳话。

又宋代名医许叔微,曾任徽州、杭州教官,
且医名远扬,著有《伤寒发微论》《类证普济本事方》等,
医家尊之为许学士。

明代医家王肯堂,选庶吉士,受检讨之职,
后引疾归里,尤精医学,
并以医扬名,著《证治准绳》巨作等行世。

清代有名医陈修园,
做到嘉庆中官直隶威县、磁县、枣强县县令等,
母丧归里,后致力医学和医学教育,
其著作通俗易懂,不仅是著名医学家,
又是医学教育家和中医药学科普大家,
有《医学三字经》《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等多种著作传世。
从中可以看出,
修身和治学何等相似!
现在很多人批评国人丢了中医的精华,
其实,
最根本的是,
我们丢掉了修身和治学的本领。

话说回来,
李先生受祖父的谆谆教诲,深受熏染。
5岁入当地私塾攻习儒术,
这些广博的儒学知识,
为以后精究医学,攻习岐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童子功真的太重要了,
我们羡慕这些名医的同时,
也在哀叹,我们的中医教育,
如今,伤痕累累。

后李先生13岁初入医门,立志传统医道。
即拜堂叔、晚清秀才李培生先生研读岐黄,
蒙其亲授《内经》及《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籍,
熟读《珍珠囊药性赋》《神农本草经》《汤头歌诀》等方药著作;
后又从师姑父、天彭名医刘国南先生及刘锐仁先生研读历代名医专著。
17岁就悬壶县医馆,
凡有一技长于己者,皆谦虚学习。
临床诊病,尤善针灸汤药互补,
最善用长针疗瘫起痹,屡见奇效,
故又有“李长针”的绰号。
19岁时就考取了中医师资格,

次年进入成都国医学院学习深造。
学习期间,除对必修的经典著作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外,
还广泛阅读历代医家专著,
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30多岁的李先生还在进修班学习了西医,

系统地学习了西医知识并进行临床实习。

可能天妒英才,
58岁的李先生因公出差,
先后两次遇车祸,虽幸免于难,
但造成严重的脑外伤后遗症,
继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炎,
又感染肺结核,形体极度衰弱,
住院治疗1年,病情好转,
但时有昏倒、抽搐发生。
在养病期间,
他精勤习练海慧禅师传授的内养功法——“ 字气功”半年,
身体竟然逐渐康复了!
他积极组织个体中医联合开办诊所,
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年代,
深入海南、云南、西昌、甘孜等地抢救病人,
无私地献出了祖传治病绝招指针(杵针)疗法,
1983年3月8日,李先生上书四川政府,
痛心地说,中医现在后继无人!
这封信,犹如一石投入静水之中,击起层层波浪,
最终建立了中医药管理专门机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李先生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

入了中医门,
就应医德为先、知行统一,
后悬壶济世,解大众之病痛,
看大医人生之路,方得中医传承之精华。

最后介绍李先生的特色疗法

指针疗法

此疗法源出湖北武当山,后来在先生家门中秘密流传(李仲愚是第十四代传人),属无疼痛、无创伤的物理疗法。所谓指针,顾名思义,就是以指代针。指针之针字,在此做动词用。指针既可治病救人,又能克敌防身。这里,具体谈治病救人。
指针可用1个手指操作,也可用2~5个手指操作;可用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操作。在一般情况下,右手为刺手,左手为压手。学习指针必须练功,最好先练“百脉朝宗功法”,待有基础后再练“ 字气功”;或者至少也要练习“净明动功”,而且要坚持每天练,从而使指力能深入病人脏腑,确保临床疗效。练功早晚均可,而以早晨为好。

指针操作的基本手法

指针用指,亦可用掌。小穴用指,大穴用掌。基本手法有以下 8种。

即以指的桡侧或指峰接触穴位,多用于头部、面部及手掌、手指等部位,点、线、面均可。其补法,轻而快;其泻法,重而慢;其平补平泻,则不快不慢、不轻不重、节律一致。补泻之法多用于治病;平补平泻可治病,亦可强身。临床可代梅花针,但须点至皮肤发红。

即以指峰一指、三指或拇、食、中三指屈指关节叩穴位(分点、线、面三种),仍分补、泻和平补平泻法。

即以左右手或拇指,或其他四指指端,或掌面,腕掌悬曲,运用腕部的横竖和来回摆动,带动指关节的屈伸运动。临床上,多选左右运动。此法与理法合用,则称为分筋理气法。

即梳理,与分法同理,多往下。

向上推动,用指或掌。上推为升,下拿为降(如督脉处、手臂处、大腿处)。用掌推和指推均可,视推处面积而定。一般幼科则推三关。手三阳经的循行方向是由手到头,由下向上。有外感者,顺经脉由下向上推,则皮肤发红、汗出而解。有腹泻者,推夹脊穴。自命门水平推至膈俞,由膈俞推至大椎或风府可以止泻;为通便则向下推。其他如四肢肌肉萎缩等亦
可用推法。

往下为拿,与推相反,力的方向主要是向下。上肢拿法,从尺泽、曲泽往下拿可以清热;下肢拿法与上肢相反。阳经自上而下拿,阴经自下而上拿。

运转

即以单指、双指,或拇指、食指,或食指、中指、无名三指,使指面贴于皮肤,甚至用大小鱼标、掌根、全掌贴于患者皮肤,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运转。其中,单指或拇指运转,多用于头面、五官、胸腹、颈项及关节凹陷处等;双指运转,则多用于头面、颈项两侧、脊柱、胸背、腰骶等;鱼际运转,多用于头面、胸腹、腰背及急性外伤等;掌根运转,多用于脊柱、臀部及四肢等;全掌运转,则多用于腹部、腰背及大腿等部位。

开阖

可用拇指、食指、中指端,单独或配合使用均可。凡向下按压或震颤,使气血向四周分散,称为开法;凡慢慢将指端上提,使气血还原,称为阖法。本法通于烧山火、透天凉手法。

本文摘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李仲愚》。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李仲愚》,点击可直接购买

内容介绍

本书对李仲愚的学术思想、代表论著和临床经验进行基本的梳理和提炼。并从十二辟卦盛衰之理、寒温心法、疼痛概说、两个证治八法、癌症与结石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李仲愚身心统一的哲学认知与性命双融的综合疗法。此外,本书还公开了李仲愚先生自拟方剂和常用针灸验方,并对其祖传绝学杵针和指针疗法、净明动功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为后学者实践提供指南。

(扫码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李仲愚》,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为啥老中医开了一剂药,就吃官司了?

急病慢病都能治的针法——颊针疗法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