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发展:让中医药与中华文明,在书中活起来
一场意义非凡的发布会
12月4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医药与中华文明》中期专家评审暨部分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中医药与中华文明》课题组总顾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姜培茂,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规划处副处长孙璐,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校党委副书记靳琦、副校长张丽、副校长陶晓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学术部主任王秋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中医文献学家钱超尘,中国医学史学家李经纬,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局长韦建桦,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原副理事长王智钧,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原院长张其成,中国针灸学会资深会员罗彬等7位课题组顾问作为评审专家参会。
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医药与中华文明》课题首席专家苟天林,课题组成员李峰、侯中伟、王朝阳、张海波、裘悟、周晓菲、张戬、高琳、胡素敏、姜广建、于红、杨莉、石琳、李天罡,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中医药报》等新闻媒体记者。
左右滑动查看到场专家既是成果,又是传承
2014年1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向北京中医药大学下达了《中医药与中华文明》“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学校国学院立项为重点项目。一大批的青年骨干教师踊跃参加,组成了课题组,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的重要论述,结合学习孙光荣教授的16篇解读和王琦院士、钱超尘、张其成教授发表的体会文章,先后到岐伯、皇甫谧、孙思邈等中医先祖纪念地,全国卫生模范城市和革命老区考察义诊,调研学习。
课题组目前已经出版的系列丛书包括,先期成果《睡方安眠保健》(李峰)《人在高原》(李峰)《中医气化结构理论》(王朝阳);中期成果《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简述》(苟天林)《中医治未病学说与中华文明》(李峰)《中医特色疗法与中华文明》(侯中伟);阶段性成果《学中医 悟大道》(上下)(苟天林)。
购书请
购书请
购书请
课题组首席专家苟天林介绍说,编写组在编写过程中,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论述贯穿始终;坚持集体讨论、专题和相互交流贯穿始终。还开列了290多部学校图书馆可供借阅的参考书目。其中,通史、哲学史、思想史、科学史、医学史、交流史等208部,人类学、社会学及相关著作90多部。按照课题分工,学习研究、分头落实。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学术部主任王秋华介绍了《中医药与中华文明》丛书出版情况。她表示,《中医药与中华文明》丛书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有益尝试,必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贡献力量。本项目的最终成果将以丛书的形式出版,总计出版著作15部,出版工作预计将于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既有立德树人,又有学术探索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谷晓红在发言中提到,2018年暑假,北京中医药大学将《中医药与中华文明》作为选修课在校内试讲,选修这门课的师生普遍反映,这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的“有益探索”;对增强文化自信,学好专业,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很有意义;是一门强基固本、培根铸魂的课;是一门增强信心、凝聚智慧的课。
课题组首席专家苟天林介绍说,课题组结合教学、科研、临床和各项学术活动、管理工作实际,产生了多种形式的阶段性成果。十几位老师先后在报刊杂志和学术论文上发表论文、学习体会120篇;有多部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中医专著,包括《中医气化结构理论》《睡眠养生十二讲》《中医预防诊断学》等;承担门诊和临床任务的老师们,如李峰、侯中伟、胡素敏、高琳、王朝阳等,进一步以天人相应、法方无穷的理论指导临床,取得了多例疑难病症的良好治疗效果;胡素敏、高琳、王朝阳3位老师在外派医疗、讲学、进修中,运用中医药学治疗疾病,受到国外学者一致好评……
《中医气化结构理论》
2018年1月出版,目前已重印2次,累计销售7000册。《中医药与中华文明》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是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和中华文明的系列论述,说明新中国、新时代对中医药的认识实现了从《汉书•艺文志》的“方技”到“伟大宝库”“科学瑰宝”文明“结晶”“钥匙”的两次飞跃,开辟了对中医药认识的新境界。二是立足于中医药学和中医药各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从对中医药学认识的新境界出发,以中医药与中华文明为主线,深入阐述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华文明的结晶。三是立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特点,从中医药学的悠久历史、深邃智慧、杰出功能、重要地位等方面,揭示中医药与经济社会发展“四个全面”“五个统筹”总体部署的密切关系,说明了中医药在中国古代科学、在中华文明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四是立足于“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的根本目标,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科学养生、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的需求,展现了多种具有鲜明优势的指导性、实用性的理念和健康养生、防病治病的途径与方法。
拓展阅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指出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的关系
1
2007年2月12日
习近平在给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2
2010年6月20日
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时说,“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3
2013年3月22日
习近平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的致辞中指出:中国是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又是充满发展活力的东方大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就有40多处。中华书画、京剧、中医等传统文化博大精深。4
2014年9月18日
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太极和印度瑜伽、中国中医和印度阿育吠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两国人民数千年来奉行的生活哲理深度相似。这次访问期间,双方制定了中国-印度文化交流计划,目的就是弘扬两国古代人文精神,重现中印两大文明交流互鉴的盛景。5
2015年12月18日
习近平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6
2016年2月1日至3日
习近平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期间,在考察江中集团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时强调:医疗保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要下大气力抓好,生产廉价、高效、优质、群众需要的药品,杜绝假冒伪劣,切实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权益。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7
2017年7月6日
习近平致2017年金砖国家卫生部长会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的贺信中指出,传统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实现人人享有健康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景。我希望各方充分利用金砖国家卫生部长暨传统医药高级别会议机制,深化卫生健康领域交流合作,推进各方传统医药互学互鉴,携手应对公共卫生挑战,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贡献。8
2018年10月22日
习近平在考察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横琴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要加强政策扶持,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空间,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澳门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END
版权声明
本文参考了苟天林老师在《中医药与中华文明》课题中期专家评审暨部分成果发布会上的汇报发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参考了中国中医。,欢迎投稿唠嗑。
● 新书资讯 | 中医特色疗法与中华文明
● 新书资讯 | 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