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荆防神射寻神雕何在?妙手解郁治急喘若无

荆防神射寻神雕何在?妙手解郁治急喘若无

医案是医生临床诊疗真实的还原和记录。王晓军医生是近年来从基层脱颖而出的经方医学新秀,他的学术之路,与医案的阅读与整理密切相关。他爱读医案,也能讲解医案,这些年经常整理医案。通过阅读医案可以给我们临证用方带来灵感并大大拓宽我们的用方思路。这本《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是他临证亲自诊治的医案集,所选案例不在于疑难,也不在于有效,其可贵之处在于医案后面的解说,这是他选方遣药的所思所想,这是他多年临床的经验心得。

过敏性喘咳急性发作案

患者,女性,56岁。2013年12月21日初诊。

素有过敏性哮喘,近来可能是由于天气的变化以及饮食方面的因素导致哮喘急性发作,表现是不停呛咳,咽中吱吱作声,胸满腹胀影响呼吸。患者自己服用了一些常规的西药,但是维持时间很短。又在社区的诊所里打了几瓶点滴也没有见到什么疗效。在其儿子(也是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生,此前曾经听过我的经方讲座)的推荐下来诊。

视其形体中等略胖,肤色黄暗,舌脉均无明显的热象。近来由于连续咳嗽,导致每次咳时都会引起右侧胁肋部疼痛。虽然不是特别严重,但也感到颇为不适,按其腹力中等,虽无抵抗但也不软,询其饮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口不觉苦,亦无渴感,咽亦不红。

处方:

①神秘汤2.0g,射干麻黄汤2.0g,荆芥0.5g,防风0.5g,1天1次,早饭后服用;

②四逆散2.0g,半夏厚朴汤 2.0g,荆芥 0.5g,防风0.5g,1天1次,晚饭后服用。

上药先取5天剂量以观察疗效。

服后第二天患者儿子打电话问我为其母亲开的何方,我问其故,他答曰:母亲服后感觉非常好,咳嗽和气喘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胁肋疼痛也几近消失。

12月26日二诊:各种症状均已十减八九。仍予上方5天量,嘱其每天交替轮服,每天只服一次即可,待到病情完全稳定再相机调理体质不迟。

虽然此病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达到真正完全治愈的目的,但其疗效之迅速还是我所始料未及的,这种用药组合我也是第一次试用,我暂时把这张合方名之为“荆防神射汤”,但愿它再用时还能如此取效,不辜负“神射”之名。

体悟

(1)本案患者咳喘所引发的胁肋不适是柴胡证的金指标,再次得到验证,患者服药后,不但咳喘大减,连胁肋满闷一并消除。所以不管是早上服用的配方,还是晚上服用的配方里都有柴胡剂。

(2)射干麻黄汤治喘。《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6条:“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所谓“喉中水鸡声”是因为支气管痉挛,气流经过狭窄的气道和黏稠的痰液而引发的异响,其本质依然是外寒内饮,只不过此处之饮不像小青龙汤证之青龙水,偏稀偏多,而是黏稠且有化热之象,故方中用性寒之射干消痰利咽止咳。仲景为我们示范如何据证而游移转方,不可脑袋僵化而不思加减。古云: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这等境界需要我们好好去领会。

(3)晚上服用的四逆散合方半夏厚朴汤,是黄煌教授的组合方,取名八味解郁汤。四逆散解决横向气机阻滞,半夏厚朴汤解决纵向气机阻滞,二者合方能解除气机郁滞,其临床用途很广,不但可以解决情志问题、睡眠问题,加上荆芥、防风舒缓气管神经紧张,还能很快解决哮喘症状。

(4)本案分早上服用、晚上服用,可以避免麻黄剂影响晚上睡眠的副作用,同时用分兵合击之法,从不同侧面协同解决一个病证问题,临床运用,经常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本文节选自《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 60例亲诊案例的成败得失》。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60例亲诊案例的成败得失》,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购书)

内容提要

王晓军曾跟师黄煌教授,在继承黄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立方路、方链学说,临床上擅长运用经方诊治各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症,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本书收录了60例王晓军亲诊病案,每则医案不仅真实记录了疾病的整个诊治过程,而且还详尽介绍了自己的诊治思路,如何选方用药,如何转方接方,其中的思考及经验教训,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说理方面,少了阴阳五行等理论说道,多融入一些临床及现代医学知识;少了人与亦云的俗套陈词,多了作者自己的独立思考,更多的指明用方的切实证据以及临证抓手,让读者可师可法,有所启迪。

全书贴近临床,简明直白,平实真切,读之让人耳目一新,可资中医临床工作者和经方爱好者学习、借鉴、参考。

作者自序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基层中医医生,9岁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学习中医,14岁背诵《伤寒论》,但前面背诵后面忘记,而且水平始终停留于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的状态;19岁进入中医临床,不知不觉已经30余年了,虽然也偶尔学用一下仲景方药,但因为没有真正领会仲师处方用药之心法,所以在应用时难免有生搬硬套之嫌,并且加减药物不得其要,临床疗效往往差强人意,这都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没有名师的点拨、引导,一路走来可以说是倍感艰辛。

中医学派林立,体系繁多,且各持己见,而又似乎都有道理,往往令人莫衷一是而不知所从,令笔者时常感叹:不读书则大脑空洞无物而无可依凭,但读书越多却又觉得无法判断孰是孰非而漫无定见……非常幸运的是,2008年的春天我发现了“黄煌经方沙龙”网站,一下子被其中的文章和真实、生动而且精彩纷呈的案例吸引住了,并且跟随该网站中的引导阅读了黄煌教授的全部著作,特别是当读到黄老师的“有过对中医教科书理论虔诚的信仰,有过面对中医前途而找不到答案时的迷茫和困惑……有过怀疑而又不敢怀疑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焦虑,也有过大彻大悟后的痛快淋漓……”(见《张仲景50味药证序》)这段文字时不经意之间泪水已经模糊了双眼……通过深入地学习黄师著作,并将之验证于临床,我深深地被黄师所提出的方- 病- 人三角辨证的经方医学思维所折服。黄师的这个思维体系来自对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精心梳理并实用的解读,来自对临床实际疗效的观察总结和无数次的重复求证……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笔者临证亲自诊治的医案。医案是医生临床诊疗真实的还原和记录,笔者平时非常喜爱阅读,因为通过阅读医案可以给我们临证用方带来灵感并大大拓宽我们的用方思路。但是笔者也发现有些医案脱离临床实际,其中描述了很多疑难病案。例如十多年的顽疾竟然用两三剂药治愈了,却也没有讲清楚其处方用药背后具体的思路方法,即为什么选某方、为什么要合某方,又为什么要增减某味药物等,这样的医案除了让读者羡慕之外百无一用。恩师黄煌教授经常教育我们做学问要“不求其全但求其真”,笔者时刻铭记于心。这本书所有的医案均附录了笔者诊疗思路的全过程,意在抛砖引玉,为中医学术的传承贡献个人的微薄之力。

作者简介

王晓军,河南南阳人,自幼随父学习中医,后跟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在继承黄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创立方路、方链学说,使得学习经方更加直观、通俗、实用,其所创立的中医学习平台“经方研习社”,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近300人。

王晓军具有30年中医内科临证经验,善于用经方诊治临床常见病及疑难病症,并时常受邀在全国各地坐诊及进行中医临床课程讲解,诊病疗效好,讲课通俗易懂,受到基层中医医生以及患者的一致推崇欢迎。

王晓军与黄煌老师合著的《黄煌经方助记手册》于2019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受读者喜爱。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王晓军经方临证实战录160例亲诊案例的成败得失》,作者王晓军,陈伟,王晓彬。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急则治标缓治本,慢摇船橹捉醉鱼——妙治“月经淋漓不尽”

● 五方联用方方是经典,分进合击处处显神奇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