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甘草,经方还能配成多少方子?
:甘草是经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几乎成了“百搭”。
甘草使用如此广泛,个中原因探讨如下:
汗、吐、下之后容易造成脱水。古人可能发现使用甘草之后会导致水肿,从而认为甘草有“保水”作用。于是,对于上述情况使用的方剂中含有甘草,目的是增加水分在体内的储存。逐水剂如十枣汤等是不用甘草的,也可反证甘草为脱水而设。现代药理学也证实了甘草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造成水钠潴留。汗、吐、下又是古代医生常用的攻击疗法,因此,甘草使用的机会也较多。
疼痛是古代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甘草常常被作为止痛药来使用。《伤寒论》的甘草汤治疗咽痛,就是用一味甘草。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 甘草粉蜜汤治疗蛔虫病“心痛”,小建中汤治疗腹痛,甘草附子汤治疗关节疼痛,等等。这些处方都含有甘草,可以认为甘草发挥了止痛作用。药理学研究也表明甘草具有抗炎作用。因而,对于炎症引起的疼痛有治疗作用。
甘草还有镇静作用。治疗妇人脏躁的甘麦大枣汤使用甘草,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的酸枣仁汤也使用甘草。从生活经验来看,甜味的食物能够给味觉以良性刺激,有利于安定情绪。同时,甘草还是矫味剂。使用半夏、干姜等辛辣药治疗胃肠道疾病时,通常配伍甘草以缓和其刺激性。呕吐的病人或许不耐受苦味药。治疗“食已即吐”的大黄甘草汤,用4两大黄配伍1两甘草,可能也是为了缓冲大黄的苦味。
本文摘自《十年一觉经方梦》
给大家推荐《十年一觉经方梦》,点击或扫码可直接购买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多年了围绕经方写作的集子。记录了作者对经方的所思所行,还有对其他问题的思考。涵盖了经方医学的理论及实践,涉及学习经方的个人理念,对若干经方的深入探讨,对经方常用药物的认识及个人临证治验。作者跳出传统中医的思维,结合现代医学的视角来看经方。对于经方的研习来说,或许提供一些别样思路。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十年一觉经方梦》,作者:杨大华,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和文中图片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这些名医到底是怎么学的??!!
● 如何让中药到达病位,指哪打哪!
END
戳“”一起来充电吧!
我怎么这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