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马培之奇案两则

马培之奇案两则
:马培之(1820—1903),常州孟河人。马培之祖上从明代马院判起,即世代从医,培之十三岁起,受名医费伯雄赏识传授医术。培之既从嗣祖学,尽得外科家传,浸淫深造;又旁及九峰、伯雄之学,存真务实,独出手眼,“比之晚近外科诸家,实能融贯众科以自辅”。故“外科尤绝,以内科成名”,精通内、外、喉三科,与费伯雄齐名。其案神似王九峰,治伤寒有突破,医事蒸蒸日上,病者满室。

他的治疗特点是强调外症不能只着眼于外表局部,而要内外兼治,在使用古代各种丸、散、膏、丹等从内而治外,还刀针相结合,内外并举,具有辨证论治的整体观思想。特此摘选验案两则,细细品味大家之风范。

肉瘤案

醇亲王府家丁有家人股上患瘤多年,不能乘马。先为订定,明日午后来诊,叙谈片刻而去。醇邸家丁来,视其症,右股患一肉瘤,长有寸余,头如核桃大,蒂如白果,皮破溢血。嘱以蛛丝缠绕根蒂,约半月,瘤枯自落。

本案是一个仅用外治法治愈多年肉瘤的奇妙医案,然其法却渊源有自。

《本草纲目虫部草蜘蛛》记载:草上花蜘蛛丝最毒,草蜘蛛主治去瘤赘疣子。

这应是马氏从古人书中学到的方法,由此亦可见马氏博览医书,广泛掌握各种外科病治法之一斑。外科、喉科是马培之得享盛名的看家医技,故遇此类病证,马氏从诊断到治疗可谓精纯娴熟,得心应手。

暑温夹湿、蒙蔽心包案

某。夏令时症,因乎暑湿。湿为地之浊阴,暑乃天之阳气,人在气交之中,必从口鼻而入。口窍开胃,鼻窍开肺,是以古人治法,必权暑湿轻重,而有辛凉、辛温之分。今症恰交九月,好寐神昏已经三朝。热势熏蒸于内,冷汗淋漓于外,六脉糊稍见哕恶。暑热虽甚,湿痰遏伏,上中之气,皆属闭塞;清空之窍,悉被蒙蔽,是名内陷。危笃若此,本无方法,勉拟辛芳微苦之属,以尽治者之心,惟冀彼苍默佑乎。射干、苦参、杏仁、蒌皮、紫菀、佛手、竺黄、郁金、藿香、滑石,另佩兰露、荷花露(冲入)。

二诊:前因暑为湿遏,热之熏蒸之气,湿之弥漫之邪,不得外达,转而内走。已见好寐昏沉,神糊谵语,热反内炽,汗出肢冷,六脉闷数,舌霉渐见,面不红油,唇部干燥,呼之虽应,问之不答。两用辛芳微苦之品,诸象并减什六,诚快事也。无如暑湿既经陷里,所谓进之极易,退之难速,溲犹未楚,明显暑湿余留气分。再用苦辛泄化,芳淡分利。川连、半夏、黄芩、枳壳实、佛手、郁金、豆卷、桔梗、赤苓、通草、滑石(辰砂拌)、姜渣。

三诊:转方去川连、桔梗、姜渣,加鲜竹叶。

本案为暑温病证,以身热不扬,形倦欲寐,胸痞恶心、少汗、苔白腻、脉濡数等湿遏热伏为主要表现,治法多用辛芳苦泄,常用新加香薷饮、甘露消毒丹化裁。

马氏此案,病已九日,见神昏谵语、咳哕等症,有微霉之苔、糊数之脉作为佐证,以面不油红、口齿不燥作为反证,言本证乃湿痰遏伏,热郁于内,气机被阻,清窍蒙蔽所致,言之有理,诚可信服。

故犹可抓住湿遏气阻之主要矛盾,重用辛芳辟秽、宣通上焦之藿香、香薷为君,臣杏仁、紫菀开肺,天竺黄、射干、蒌皮清化痰热,佐苦参泄热、滑石利湿。

二诊之时,诸恙大减,马氏又以湿邪化而余氛未清,再用芳化苦泄淡渗,进而获效。

综观马氏前后三次记载,四诊极备,脉理极精,审议极细,洞察病之情变,施治把握重点,堪为后人效法。

……这不是广告……

给大家推荐《孟河医派三十八家——临床特色及验案评析》,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描二维码可购书)

内容推荐
书中整理收集医案180多则,大部分为临床疑难病、危重病,涉及70多个相关病症,每案均附有评析按语。这些医案真实地呈现了每位医家的临床思辨特点和处方用药经验,是孟河医派不断传承与发展的见证,书中还收入良验效方多则,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和发展的最好教材。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孟河医派三十八家》,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这些名医到底是怎么学的??!!

● 如何让中药到达病位,指哪打哪!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