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了承气汤,病人反而说胡话该怎么办?
:《叶氏存真医案》由其玄孙叶万青取家藏方案及《天元医案》中所载叶案等予以辑刊。全书不分类别,以内伤虚劳病案为主。辨证确切,随证立方,自有良好疗效。文字质朴无华,很少斧凿痕迹。可供临床参考。
【原文】凡三阳证,热未入里归腑,尚在散漫之时,用承气汤下之,则热不解而下利,神虚,妄言见矣。拟苦清以通腑气,仍用葛根解肌开表,斯里两解之法耳。
(患者虽有热象,但未入腑,用承气汤非但没有缓解,则出现精神萎靡,腹泻症状,这时,叶天士仍投以苦清之方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 黄芩 黄连 甘草
【1937年李启贤先生注】《伤寒论》说:“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今本案所说三阳证,用承气汤误下之,则热不解而下利、神虚、妄言见鬼等症,仍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则知此方不仅限于治太阳病,桂枝证之误下后,利不止,脉促,喘而汗出矣。
本病所以下利者,亦由于三阳之表邪,经承气汤误下,虚其肠胃,热邪内陷,而成协热下利,与《伤寒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之意相同。
本病所以热不解者,亦由于热邪内陷,因表未解,表邪仍有欲出之势,与《伤寒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之“脉促”意相同。
唐宗海说:“所以脉促者,因热内陷,而表未解,故邪欲出而不得出,是以促急也。”本案虽未言脉促,然从热不解之症分析之,知与彼之“脉促”由于“表未解”者,无所区别。
本病所以妄言见鬼者,岂真见有鬼耶?因不宜下而妄下之,致神,热邪内陷,阳邪内扰,神识昏乱故耳。如医者误认为阳明谵语之内实证,再施以攻下,则热邪愈陷,神必更虚,岂不更使其危重乎?
此所以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肌开表,苦清以通腑气,两解其表里也。
【彭宪彰按语】
原本“妄言见矣”下无“鬼”字,想必为当时手写之误。今仍从廖本之原文“妄言见鬼矣"句解释,于文义始通。
【彭宪彰方解】
此乃手足阳明经之药,尤在泾《伤寒贯珠集》说:“葛根解肌于表,芩连清热于里,甘草则合表里而并和之耳。盖风邪初中,病为在表,一人于里,则变为热矣。故治表者,必以葛根之辛凉;治里者,必以芩连之苦寒也。”
尤氏解释葛根黄芩黄连汤之方义已详。叶氏借用此方以治三阳证,误下后,热不解而下利,神,妄言见鬼等症,可谓对证矣。
本文来源于《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
名家简介
彭宪彰(1917—1989),又名德锡,四川省仁寿县人。著名中医内科学家。出生于中医世家,功底深厚,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杂病,辨证灵活,善用经方,每于平凡之中见奇效。其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遗尿的经验,被誉为活用经方的典范。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点击可直接购买
内容推荐
彭老对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学术思想的研究造诣颇深,他从《叶氏医案存真》的验案中于个人有所体会者选出一百案,引用《内》《难》仲景及汉代以下诸名家之说,以及《临证指南医案》等文,融会己见,用浅显文体,加以疏注、解释,畅发其中奥义,以资后学借鉴。其中还穿插彭老平时利用叶氏之方法治病而收效显著的典型病案,可谓相得益彰。
(扫描可直接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彭宪彰。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彭宪彰像。,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学了这么多年的取穴法,有没有想过是错的??
著名的醒脑开窍针法,原来诀窍在手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