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山药、薏苡仁虽药食同源,但你真的会用吗?
导语: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养生保健成为了人们的必然追求,近年来中医药养生文化在社会上兴起,很多人的家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药食同源的中药,比如薏苡仁、山楂等,但是,如果想用这些药食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还是得回归到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只有适合您的体质和情况,才是养生保健,不适合的话,可能还不如不吃,今天就来看看这几味生活中常见易得的中药材,适合什么样的情况吧。
山楂消食活血又降脂
山楂,《新修本草》别名“赤瓜实”。药理研究证实其效有三:
一、增加胃中酶类的分泌,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可健胃,消肉类食积和小儿伤乳。
二、收缩子宫,破气散瘀,用于治疗血滞瘀阻证和疝气坠痛证。
三、强心,降压,降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流量,防止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
山楂的有效成分怕热,故用生山楂最佳。炒用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专治脾虚食阻的腹泻。焦山楂和山楂炭有效成分含量最少,但有抗痢疾杆菌的作用,也治血积癥瘕。
张锡纯誉其“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为和平也”。
山药代食可降糖
山药,《神农本草经》别名“薯蓣”。同白术一样都是健脾要药,但同中有异。白术偏燥,用于脾虚生湿而忌于伤阴时;山药偏滋,用于脾虚阴亏而忌于湿盛时。
山药还有4个功效:益肺气,治虚痨要药;固肾关,善治遗精、尿频、虚带;安心神,可治肝性脑病;生津液,可治糖尿病。
山药产于河南新乡最佳,名为“怀山药”。健脾补气者炒用,滋阴生津者生用。山药是一味营养食品,在保健膳食中常用,可以代主食,能降糖;既补气,又滋阴,特别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佳药食同用之品。
苡仁化湿要生用
苡仁,又名“薏苡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别名“解蠡”。其效健脾利尿,清热利湿。药理研究证实苡仁可镇痛,抑制骨骼肌收缩而除痹;解毒排脓抗癌,特别善治肺痈、肠痈和肺癌、肠癌。
苡仁药性平和,用量可大,投60~90g也无妨。唯在煎药时要糊锅,故可以
汤剂煎二汁,煮苡仁成粥服用。苡仁的功效以化湿为主,生用最宜,炒者仅用于脾虚泄泻。
苡仁是味化湿的好药,化湿不燥。苡仁必须生用,既能健脾利尿,又能清热
利湿。湿也好,饮也好,化热的多,苡仁既化湿又清热,作用比较全面。
苡仁还可以镇痛,除痹。治疗痹证,苡仁是味好药,尤善治疗着痹湿重,以湿为主,传统用薏苡仁汤,我习惯用茵陈四逆散,在四逆散里加茵陈,茵陈要后下,再加上苡仁,疏肝通经,祛除经络里的湿邪。
怎么确定着痹?
第一点,感觉关节酸、胀、沉、麻、板,不是痛;第二点,晨起症状明显,活动后减轻;第三点,苔膩。
苡仁还是抗癌的好药,苡仁用量要大,量越大抗癌作用越好。但是苡仁用量
超过15g以后,熬药会困难,药会粘锅,故可以用生苡仁单包,用到60~120g,拿头煎二煎的汤药煮苡仁,做成苡仁粥,让病人分2次喝,这样苡仁量加大了又不会熬糊。
生苡仁能降血糖,治糖尿病,可以用茯苓和生苡仁做成粥,用量可大。
苡仁还能解毒排脓,治疗肺脓疡,大家都知道治肺脓疡的千金苇茎汤,方中
有芦根、生苡仁、桃仁、冬瓜子,这个方子也可以用来治疗肺癌,芦根用30g,加桃仁、生苡仁、砂仁,砂仁可换成蔻仁,加上杏仁,再加30g的鱼腥草,生苡仁量大,用60~120g,煮成粥,治肺癌有明显的疗效。当然治疗肿瘤受很多因素限制,如饮食、情绪、气候,包括用药,用这个方子至少能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
本文摘自《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中“95味中药的妙用”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进一步传承沈绍功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将沈绍功系列讲座的讲稿编辑整理成书,虽为讲稿,实则是沈绍功学术思想的精华浓缩,丰富临证经验的概括总结,由博返约,围绕 “单元式组合辨证分类法”,明确中医诊病之关键,点明准确辨证之技巧,精炼中药实用之功效,强调方剂灵活运用之方法,创新各科常见病症巧治之策略,确为理法方药均具备的切合临床之佳作,值得反复学习和体会,并身体力行于临床。
全书论理清楚,观点鲜明,紧扣临床,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参考。
作者简介
韩学杰,女,研究员,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中心筹建组副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分会副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沈氏女科学术流派工作室负责人。
沈宁,男,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级著名专家沈绍功教授之子、嫡传弟子。
连智华,女,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副主任医师,沈氏女科第20代传人。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沈绍功临证经验辑要》,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王顺编辑,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老中医讲经方(五):沈绍功教授妙用中药经验
● 千年中国抗疫史的精华,都在这本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