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属于中医药的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四十年

属于中医药的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四十年
1978年,中国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并开始实施“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都从这一年开始转变。那一年,党中央以(78)56号文件转发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培养新一代中医队伍成为了当时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
那一年,高考刚刚恢复,无数的民间医学人才涌向了高等学院的大门,如今的许多中医名师都是从那一年开始踏上了中医之路。01
里程碑式的文件:56号文件

1978年的中医药行业正面临着百废待兴的状况,因此,1978年9月,中央56号文件转发了原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其中为解决乏人问题提出八条建议。
在中央56号文件中指出,首先要认真落实党的中医政策,并要求办好中医院校,培养新生力量,同时要建立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研究机构的建设,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国家计委决定从集体所有制医疗机构和散布在城乡的民间医生中选拔出一万名具有真才实学的中医药人员,转为全民所有制人员,以充实加强中医药教学、科研和医疗机构。最后,在上海、成都、武汉、西安、沈阳、天津5年内各建设一个500张病床的中医药研究基地,各投资1000万元。
在《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的批示中,邓小平写下了“特别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的批示。
由56号文件开始,中国中医药行业从这一年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到各县级单位都开始全面建设中医事业。当年,约有6万人重返医疗岗位,原计划通过考核从民间选拔1万名中医劳动指标,最终在实际操作中增加到了2万人。02
中医药管理局:独立的国家中医管理机构

中医药在国家管理机构当中最初是下属卫生部的中医科,然后在1954年升为中医司。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医药的地位不断提升,1982年《宪法》中明确规定要发展中国传统医药,因此建立独立的中医管理机构成为了当时急需解决的事件。03
建立中医药现代化标准

2003年,制定实施《中医药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建立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发布700多项中医药各类标准;04
架起沟通内外中西的“桥梁”

2005年《中医药学名词》国家规范颁布。
翻开中医书籍,中医名词“证”“症”与医学词“征”会让许多初学者困惑,这些名词究竟有什么区别,适用范围如何界定?
经过数千年发展演变,一些中医药名词术语的概念模糊不仅困扰中医药学术界和出版界,也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和对外交流。
1998年,时任中国医史文献所副所长的朱建平察觉到了这个问题。在时任中国中医研究院(现称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王永炎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6月全国科技名词委发出【2000】035号“同意成立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函”。2000年8月,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了。
《中医药学名词》规范在沟通中医药学科内外,促进中医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共同发展中的作用已经开始凸显,也为中医药中外沟通架起了“桥梁”。奥地利卫生部前官员顾彬娜(Mag. Gertrude Kubiena)教授在当地开办中医学校,她看到第一部规范后激动地对朱建平说,“太好了,我们要把这个规范拿到奥地利当教材使用。”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用二十年干了这件事。”如今,第一届中医药名词委中有15位顾问、委员已经离世,新生力量正在不断补充。“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现在国家正在倡议‘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我们将规范译成阿拉伯语、法语、俄语等语种。我们还在积极推动相关国际标准及名词术语多语种查询系统建设,把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推向世界。”朱建平说。05
中医药抗击“非典”
2003年5月上旬,疫情仍旧严峻,中医药参与治疗SARS的呼声越来越高,87岁高龄的国医大师邓铁涛上书中央力挺中医介入,并撰写学术文章以供治疗参考,中医药进入了抗非的主战场。

5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SARS中医药治疗方案。随后,北京采取措施保障所有定点医院都有中医药的参与。到5月中旬,多半病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疫情开始得到控制。

仝小林和时任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处长的石效平主动请缨,尝试用中药治疗SARS,临危受命,建立中医药应急体系。
仝小林顶住压力,带领治疗小组从中医的温病理论出发,使用4月份以来总结出的“四期八方”中医治疗SARS方案,同时做到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等西医常规用药,在没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前,不使用抗生素,疗效理想,成功挽救了16例患者的生命。
以此为经验形成的世界唯一一份纯中药治疗SARS的报告,被世界卫生组织肯定。
有人说,SARS带来了一场透明度的革命。而邓铁涛说,SARS是中医药命运的转折。
这一役,让当时处于低潮的中医药事业出现转机,使得香港地区看到了“中医抗非”的结果,打破了中医药不能进入香港公立医院的历史。此后,香港公立医院开始设立中医门诊。
近年来,部分省市陆续出台中医药应急救治实施方案。中医药应急体系逐步建立,救治能力逐步提升。各地积极制订了针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医药应急预案,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疗效明确、数据详实、程序规范的诊疗方案。
改变已有成果。在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药治疗甲流的方案,成为阻击疫情的中坚力量。06
建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旨在2015年建立起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07
制定中医药发展规划纲要
2016年国务院制定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进一步聚焦中医药的继承、创新、现代化、国际化,提高中医药的贡献度。08
中医药第一部法律
2017年,《中医药法》正式实施,这是中医药的第一部法律规定,具有里程碑意义,将现行有效的党和国家发展中医药的相关方针上升为国家意志!09
发布中医治未病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

2018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全国权威专家进行编写,针对中医治未病领域的相关问题,包括信息数据元、治未病服务体系,特别是临床常见用治未病的技术操作方法进行了规范统一,涵盖的病种均为临床常见多发病,操作方法相对简便易行,便于推广应用,适于各级医疗单位,特别是社区医疗机构及其从业者参考使用。这也是首次针对治未病相关领域进行规范性标准编写。

涵盖艾灸、熏洗、针刺、推拿、导引等具体操作,涉及体质调理、六步奶结疏通法干预积乳症、隔药灸干预原发性痛经、亚健康中医干预、女性生理周期调养等基层常见干预方法,纠正红外热成像面瘫病监测技术、电导热穴位测评等操作规范……

如今,现代化、国际化的中医药发展道路已经十分明确,在“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支持下,中医药正在从中国走向世界,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都能看到中医药的身影,86个国家和组织签订了中医药合作协议,17个国家建立了中医药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在国家层面上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成绩,而在中医医师的角度上,中医药也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中医出版整理发布。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和文中图片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这本冷门中医书,建议大家都要看一看(正经严肃脸)

● 学不好中药,学什么中医??!!

觉得不错请点赞!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