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蒲辅周老师用温法、附子经验

蒲辅周老师用温法、附子经验

近年来,中医界“火神派”的提法方兴未艾。火神派源于四川清末名医郑钦安,以当代卢崇汉等人为代表,临证擅用大剂附子,倡导扶阳理念,甚至有人提出了“天下没有阴虚”的极端观点,在世界上造成了一定影响,关于火神派的各种讨论也层出不穷。

既然火神派源于四川,既然名医擅用附子,那就不能不谈到一位重要的川籍名医蒲辅周。蒲辅周系名医世家出身,以擅治疑难杂症且疗效卓著而誉满全国。蒲辅周生于1888年,与擅用附子而成名的祝味菊、吴佩衡同时代,所以,不论从地域、时代哪个角度来看,谈火神派对附子、温法的运用而不谈蒲辅周,都不免有以偏概全之嫌疑。

蒲辅周虽无论附子之专文留世,但在《蒲辅周医案》《蒲辅周医疗经验》《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蒲辅周》《名老中医之路》等书中,有关附子的相关医论、医案颇多,细细品味,可以找出蒲辅周对附子、附子类方及温法的运用规律。

蒲辅周用附子及温法的规律与火神派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集中表现在:中病即止,不一温到底,注重配伍,不用纯温热药组方,小量宜可等几个方面。

当然这并不是说蒲辅周的用法就已完备,但是这几条恰恰是火神派存在争议之处。
这几条规律实际上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名医的态度,这些名医未必不知附子功效卓著,未必不知《内经》中“阳重于阴”的观点。正如当代中医泰斗朱良春先生所说:“附子温五脏之阳,要擅用不可滥用。”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中将附子列于篇首,可见其对附子的重视程度,但从其医案来看,均是当用才用,完全遵从辨证论治的原则。朱良春既有从扶阳角度出发的“培补肾阳汤”治慢性虚损,又有以寒凉药为主的,先发制病的通下疗法治急性热病,亦属杂家。

蒲、朱二老是临证疗效卓著的临床大家,他们对附子及扶阳法的态度提示我们在学习附子及温法时需明确以下几点:火神派推崇扶阳理念,擅用附子,但扶阳法绝不是火神派的专利,用附子亦不是火神派的专利;不要因为学习了扶阳理论就认为万病皆为阳虚,并非只有温法才能愈病;不要因为附子疗效卓著就把它看作万病灵丹;并非只有大剂量附子才能愈病,附子的配伍方法很重要。

历史上每一种新学派创立之初,为了倡导新说,针砭时弊,引人重视,都不免矫枉过正。如何绍奇先生说,张景岳为了倡导温补学派,为了驳倒朱丹溪,就顾不得言辞之激、立论之偏了。此论并非否认火神派在推广扶阳思想,扩大附子应用范围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郑钦安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把许多状似阳证,实属阳虚的症状系统归纳提炼出来,在于极大地扩大附子的适用范围,而并不在于单执温法、单一大剂量使用附子上。其传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郑氏本意。

笔者所批评的,正是那种“罢黯八法、独尊扶阳”的偏执,是那种“天下没有阴虚”的极端,是那种“附子动辄用上百克,认为小量不能愈病”的死板,是那种“附子就像佐料中的味精,什么方里都可以放一点”的唯心。

任何一种流派的成熟大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甚至是听取反对者的意见。火神派创立的时间尚短,更需如此。为了避免把理论探讨演变成无谓的口舌之争,研究蒲辅周等虽擅用附子、温法,却不专用、不拘泥、不属于“火神派”的众多医家的经验,对于完善火神派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和更积极的现实意义,愿与同习者诫。

本文选自《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蒲辅周》一书。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蒲辅周》,点击可直接购买

内容介绍

蒲辅周为四川绵阳梓潼人,早年即以医技名震成都,于一九五五年奉调中国中医研究院,倾心中医事业七十余年。蒲氏医理精深,经验宏富,长于内、妇、儿科,尤擅长温病治疗。在中医学术的许多领域有独到见解,为当代杰出的中医学家。本书由“生平简介”“治学经验”“临床经验”“论文著作”“学术思想”“良方验案赏析”“学术传承”和附录等组成,对蒲老的行医经历,学术成就以及临床诊疗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本书以对蒲老治学方法、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解析为重点,以揭示先生的治学门径、辨证用药的内在思路与规律。力求体现蒲老强调辨证论治、治病务求其本的诊治特点,希望对提高读者的临床水平有所帮助。
(扫码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由中医出版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大家都在看↓
五十年行医,精华都在这里

无论治疗哪个季节的急性发热病,中医都管用!(蒲辅周老师经验)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