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经一贯体系的形成——年轻的医学家内藤希哲略传
按:原文见于1983年由日本名著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近世汉方医学书集成70内藤希哲(一)》。作者为日本东洋医学会前会长师寺睦宗。此文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鹊华班刘小钰摘译,张耕铭审修。
内藤希哲与永富独啸庵
内藤希哲与永富独啸庵为先后出现于日本江户时代的天才医学家。
内藤希哲(1701—1735)为日本信州人,永富独啸庵(1732—1766)为日本长州人,两人均有极为出色的学术见解,却皆于35岁不幸英年早逝,但都在日本医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这两位英才的人生轨迹本不可能相遇,但却由于日本名儒学者太宰春台与二人均曾相识的缘故,使得二人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联系在了一起。内藤希哲著有《医经解惑论》《伤寒杂病论类编》,永富独啸庵则著有《漫游杂记》《囊语》。
从人物传记的角度来讲,关于永富独啸庵可供参考的相关记载有很多,包括其弟小田泰的《独啸庵先生行状》、土肥庆藏博士的《奇杰独啸庵》、富士川游博士的《永富独啸庵先生传补遗》等。然而关于内藤希哲的文献记载却只有浅田宗伯的《皇国名医传》部分内容以及希哲在《医经解惑论》中的自序和太宰春台为其所作的序文可供参考,至今也未发现与永富独啸庵相关的传记。尽管在《大日本人名辞书》中有关于“内藤泉庵”的记载,但这些记录也都借鉴引用自《皇国名医传》中的内藤希哲篇。
探访内藤希哲的故乡——信州松本
有鉴于此,我打算前往探访希哲的故乡——松本,希望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昭和五十八年(1983)四月三日,我同本书编辑土屋伊磋雄氏一起踏上了前往信州的旅程。当天晚上,松本市医学会长老平林达郎先生和光子先生夫妇二人特地到访我们下榻的旅店,并进行了许多交流。平林先生是矢数道明先生在东京医科大学的同学,令夫人光子先生,曾于昭和四十六年(1971)左右在四谷师从大塚敬节先生学习中医。
平林先生在谈到内藤希哲的时候,表示松本市立图书馆并没有关于内藤希哲传记的书籍。此外,他还专程参观过几座寺庙,在墓碑中也没有任何相关发现。据林平先生解释,旧松本村寺庙在维新期间经历过废佛毁释,烧毁了过去的名册,然而他看过几本幸存的名册,却也无相关记载。
尽管毫无收获,但我十分感激林平先生能在百忙之中为此做了如此详细的调查。起初本以为松本市的图书馆里会有一些关于希哲的文献资料,可到来之后,得到的却是令人失望的结果。想想希哲毕竟也是生活在250年前的人,恐怕也不会再有什么文献遗留下来的可能。不过我想如果能在希哲曾经生活过的旧松本村周围继续仔细搜索,或许会有一些收获。于是我们看着地图讨论起明天的行程路线。
接下来的4天,在平林先生的带领下,我们调查了旧松本村东西南北附近的各个地方。松平山清水秀的风景和希哲的墓,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220多年前一边爱着北阿尔卑斯山的连峰、一边爱着奈良井川的清水的年轻医者内藤希哲。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浅田宗伯的故乡、彰德碑、菩提寺与西生寺,最后还攀登了松本城。在松本城内的日本民俗博物馆里,我们拜访了通晓信州历史的小泽宽夫氏,希望他能给对希哲生平一无所知的我们提供一些资料与信息。
小泽先生告诉我们,儒学家太宰春台出生于信州饭田,他的祖先尾张来自于名古屋,而信州自古以来就与尾张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尾张藩主的子嗣生病时,曾专门请过一名信州的医师前去诊治。太宰春台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契机而踏上了归途。
当晚回到住处后,我回忆起今天到访过的浅田宗伯故居,于是翻开了《皇国名医传》。
《皇国名医传》——内藤希哲与太宰春台
《皇国名医传》则如下所述:
“内藤希哲,字师道,通称泉庵。信州松本人。少时师从同乡清水先生学习医术,术成后,从业于江户。曾有一热厥患者,众医视其手脚厥冷,处方均以附子剂为主。惟希哲以为不可,曰:仲景云:‘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此当其证,且渴欲饮水,谵语不止,均与经符,何不使用白虎汤?众人均不敢尝试,却又信服其言之有据,便无人反对。遂投之以白虎汤,五六日后前证悉除病亦愈。希哲素同太宰纯亲善,闲暇时常同求文艺以相娱,著有《医经解惑论》。其门生小岛瑞,字伯玉,续编其遗著《玉函类编》。
此可知内藤希哲与太宰春台二人关系之密切、文学交流往来之频繁。
我想如果了解了太宰春台这个人,应该也就能大致了解内藤希哲的形象,春台实则为窥探希哲全貌的关键人物。于是接下来的5天,我向神田请教并阅读了有关太宰春台的一些书籍,了解到春台是荻生徂徕的得意门生,也是位可与服部南郭相提并论的名儒士。
通过太宰春台的序文窥探内藤希哲的人物形象
浅田宗伯的《皇国名医传》中记载过“内藤希哲,字师道,通称泉庵,信州松本人。少时习医术,术成后,从业于江户。与太宰春台亲善,同求文艺以相娱”。希哲同春台的交往极为密切,然而两人的年龄差距却接近于父子。
希哲于享保十二年(1735)逝世,享年35岁,此时春台已有56岁。
春台于第二年元文元年(1736)为希哲的《医经解惑论》作序。
通过此序,我们可以了解到春台的医学观、希哲的医学观和对《内经》《伤寒》一贯论的看法。一位儒学名士与一位青年名医的相遇,也是一件十分奇妙的事情。对比自己年轻20多岁的希哲,当时被西丸老中尊信的名儒学家春台尊称其为“师道父”,其中“父”字为尊称之义,“师道”便是希哲的名。
此序让世人了解到了太宰春台对内藤希哲这位年轻的天才医学家是何等的痴迷,这篇序文实为了解希哲的第一手资料。
内藤希哲的个人著述
由于恩师大塚敬节先生在其著作《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中于注解书籍部分介绍过内藤希哲的《医经解惑论》和《伤寒杂病论类编》,使我对有关内藤希哲的事情十分感兴趣。
如果把《医经解惑论》看作是研究总论,那么《伤寒杂病类编》则可被视为各论,二书在研究《内经》和《伤寒》的理论体系上均有很多启示,在《伤寒论》的研究史和临床应用中可谓是意义非凡。
我一直十分关注这部书,终于通过朋友于昭和四十四年(1969)七月求得了京都大学医学院图书馆藏的《伤寒杂病论类编》影印本。然而最终我收到的并不是富士川藏本(文政二年版),而是一套没有句读的汉文抄本。由于内容过于晦涩,我曾为此而艰难地读过好几遍,至今依旧让人印象深刻。
“临实证则反寻其虚,遇虚证则反觅其实。”(卷七调胃承气汤)在中医理论中,若误辨其虚实,其治法则截然相反。正因为读到这句话,才使我着实惊叹于希哲敏锐的洞察力,深信他定是位了不起的伤寒大家。然而至今已十五载,对于我在其书中微不足道的努力,内心仍不胜惭愧。
内藤希哲与吉益东洞
内藤希哲于元禄十四年(1701)出生于信州松本,当时此地刚刚发生了赤穗义士事件——史上著名的浅野长矩伤刃事件。同年三月,《医方口诀集》的作者北山寿安去世。又过一年,古方派医杰代表吉益东洞于广岛出生。
主张《内经》《伤寒》一贯论的希哲与主张《伤寒》唯一论的东洞先后出生于同一时代,这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内藤希哲在30岁左右时便率先完成了《医经解惑论》和《伤病病论类编》,吉益东洞则在60岁后以宋代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的分类配列为基础,参考清代徐灵胎的《伤寒论类方》,完成了《类聚方》,创立了《伤寒》《金匮》分类法。
如果希哲没有英年早逝,再活十几年的话,我们或许还能有幸看到两位医界“鬼才”精彩的切磋与对决。可惜究竟历史上没有如果,实为一大遗憾。
通读希哲的自序,一位年轻的天才医学家迂回曲折的求学经历和他自我勉励的学习态度鲜活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这对今后学习中医的学子们定有很大的启示。
被多纪氏采纳的希哲主张
通过序文,便可一窥希哲学术的全貌。他曾为阅读大量的汉医书而废寝忘食,也曾为此而困惑痛苦过,但最终习得医术,并提出了以下学术主张:
《伤寒论》《金匮要略》此二经为“万世之法”“群方之祖”,如不深究此二经,那对于《素问》《灵枢》《难经》《本草经》无论怎样研究论注,都将是空泛理论,无法掌握其真理。加之天下医书之多如汗牛充栋,又不免徒增诸多迷惑。所以《伤寒论》《金匮要略》此二经为研究其他医书的根源。
希哲的主张,在他去世30年后被多纪氏广泛借鉴与采用。
明和二年(1765),多纪元孝(多纪元简的祖父)创建医官——跻寿馆,用来教授讲解《伤寒论》《金匮要略》《素问》《灵枢》《难经》《本草经》六经内容。希哲的主张成为了江户医学馆的学风、考证学派的主轴。
希哲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内藤希哲这一生的35年里,为了探求中医的真理而竭尽心血,耗尽了其一生的精力。
希哲与其同时代的永富独啸庵和吉益东洞等人一样,在世时并未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直至逝世30年后,希哲的五经一贯理论才被多纪氏家族所采用并作为江户医学馆的核心授课内容。
此后在文化年间(1804—1817),尾张藩主的侍医浅井贞庵也借鉴了希哲的思想,在自己的邸内建造静观堂讲堂,进行《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本草备要》《药性歌括》《本草纲目》等内容的教学。
希哲死后的一个世纪,到了明治时代,考证学派巨匠山田椿庭院(1808—1881)同希哲的理念一样,认为“医籍虽汗牛充栋,但应始终提倡《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些医书,就同儒家遵奉五经为首屈一指的书籍一样。《伤寒论》如同《论语》,当列为案头必备之书。”
希哲的思想自此而一脉相承。
恩师大塚敬节先生表示:“内藤希哲的《医经解惑论》,深刻地揭示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素问》《灵枢》《难经》等医学经典的一贯规律与思想,并将其阐释得极为详尽而透彻。深悔当初自己出于无知,而对此书采取了轻蔑的态度。内藤希哲的治学态度,正是从临床家的角度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最好方法。”(《伤寒论巡礼》)
自此往后,随着内藤希哲的著作《医经解惑论》《伤寒杂病论类编》被世人的广泛传阅,他的真知灼见也会逐渐深入人心。正确而又真实的学术主张和医学理念必然会被世人所接受与认同。
明年的秋天,也正是在希哲去世250年之际,为了纪念在医学事业中奋斗年仅35岁便中道病逝的年轻医家内藤希哲,特将设置祭坛而深深地缅怀他留给我们的辉煌业绩。
昭和五十八年(1983)五月十九日夜记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由张耕铭在国内首次主校的内藤希哲的第二部也是最后一部系统学术古籍《伤寒杂病论类编》的初稿已经全部完成,将作为耕铭中医书系的第四部书于下半年正式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敬请期待!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医经解惑论》注评,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医经解惑论》是由日本汉医家内藤希哲(1701-1735)所著,成书于1731年。全书约14万字,分上、中、下三卷。
*此书以六经为纲,六病为纬,辨病、治病之法为目,以法类方证,重新编次。是“五经一贯论”与“六经括百病,以法类方证”的集大成之作。
*此次校注于国内尚属首次,对于内藤希哲的学术思想在国内的普及与传承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END
版权声明本文原文见于《近世汉方医学书集成70内藤希哲(一)》,作者为日本东洋医学会前会长师寺睦宗,此文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鹊华班刘小钰摘译,张耕铭审修,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热病治疗代表方(下)——温病辛凉三方
● 热病治疗代表方(上)——伤寒辛温三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