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派验案3则讲透“湿邪”
:新安王氏内科至今已延传七代,历200余年,从理论到临床,都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王氏内科认为疾病之所以转为慢性,与病邪的性质是有很大关系的。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胶着难解,故使病程延长,往往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且湿邪往往会兼夹他邪共同致病,所以在临证时要辨证得当,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湿邪,方获佳效。下面的3则案例就是典型的湿邪为病,从中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新安王氏内科是如何辨证治湿的。
清利湿热、逐瘀通闭治疗淋证案
黄某,男,32岁,已婚。2006年5月20日初诊。
主诉:小便余沥不尽,少腹坠胀2年,加重2个月。患者有慢性前列腺炎病史,曾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欠佳。刻诊:会阴部坠胀明显,甚至波及两腿内侧,外阴潮湿,不耐久坐,小便灼痛,余沥不尽,时有早泄。舌质微红,苔薄腻,脉弦涩。治以清利湿热、逐瘀通闭,兼以益肾。
方用:赤芍10g,败酱草15g,王不留行15g,虎杖20g,萆薢15g,石菖蒲12g,淡竹叶10g,甘草梢10g,马鞭草15g,益母草20g,白花蛇舌草15g,猫爪草15g,琥珀末5g(分吞),陈橘核15g,益智仁10g,巴戟天10g。水煎服,每日1剂。嘱清淡饮食,注意休息。
其后随症加减变化,连服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
按:本病多因肾虚、膀胱湿热、气化不利所致。《医方考》有“下焦之病,责于湿热”之论。患者证属湿热夹瘀,郁阻下焦,气化失于通利。方中赤芍、败酱草清热凉血,祛瘀止痛;萆薢清利湿热,益智仁温肾、固精止遗而专治肾虚小便余沥,石菖蒲化浊利窍,三药合用仿萆薢分清饮之意;王不留行通络行血利血脉;陈橘核理气散结;巴戟天补肾壮阳;马鞭草、益母草、白花蛇舌草、猫爪草取五草饮之意,入下焦,清热利湿解毒;淡竹叶、甘草梢清热利小便;琥珀末活血利尿。综观全方,攻补兼施,相辅相成,小便自通。
健脾化湿、理气和胃治疗胃痛案
樊某,男,73岁,已婚。2006年10月7日初诊。
主诉:胃脘隐痛,左胁下胀痛10年,加重3个月。患者有胃黏膜脱垂、结肠炎、疝气、白化病病史,治疗多年病情时轻时重。刻诊:胃脘隐痛,时有嗳气,左胁下胀痛(自行按摩10 分钟可缓解),头晕,夜寐欠安,难以入睡,口干,耳鸣耳聋,眼花,便秘。因患有白化病,平日喜独处,情绪抑郁。舌淡红,苔微黄腻,脉细微弦。从健脾化湿,理气和胃入治。
选方:陈枳壳12g,法半夏、全瓜蒌、薤白、制香附、炒延胡索、煨川楝子、沉香曲、九香虫各10g,丝瓜络12g,酸枣仁15g,茯神12g。水煎服,每日1 剂。嘱少食刺激性食物,移情易性,保持心情舒畅。
服药14 剂后,诸症减轻,又守原法加减出入,续服月余,基本痊愈。
按:胃以下降为顺,脾以健运为司。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升降有序则气机调畅。患者多年情志抑郁,气机壅滞,脾失健运,湿浊中阻。治以健脾化湿、理气和胃。本方活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祛痰宽胸、健脾化湿;沉香曲、九香虫行气活血止痛;陈枳壳、制香附行气解郁宽中,治疗胃脘痞满胀闷;炒延胡索活血、理气、止痛,治胃脘疼痛;煨川楝子、丝瓜络理气通络,专治胁肋疼痛;酸枣仁、茯神宁心安神。全方诸症兼顾,疗效显著。
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治疗乳癖案
石某,女,42岁,已婚。2006年5月20日初诊。
主诉:乳房胀痛5年,加重1个月。患者有乳腺小叶增生、左侧附件炎病史,2006年年初曾做乳腺肿块切除术。刻诊:乳房胀痛,经前尤甚,月经周期正常,但夹有紫色血块,腰脊酸痛,形体疲倦,头目眩晕,晨起口苦黏腻,小便灼热,少腹坠胀,舌质紫暗,苔白腻微厚,脉微弦数。治以清化湿热,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用:赤芍10g,败酱草18g,法半夏10g,萆薢12g,漏芦10g,路路通10g,虎杖15g,露蜂房12g,当归尾10g,杜红花12g,杜仲12g,煨莪术10g,紫丹参15g,白蒺藜12g。水煎服,每日1剂。嘱调畅情志,保持性格开朗。
按:患者最初因郁怒伤肝,肝郁气滞,疏泄功能障碍,导致脾失健运,湿困脾土,肝脾相互制约,肝木克湿困之脾,脾虚痰凝、痰气结聚于乳络,日久则生乳癖。方中诸药相合清化湿热以健脾,理气解郁以疏肝,活血化瘀以解瘀,故能取得满意疗效。
总结
王氏内科认为疾病之所以转为慢性,与病邪的性质是有很大关系的。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胶着难解,故使病程延长,往往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
人体内水液代谢的正常运行,要靠各脏腑功能共同作用,任何一个脏腑的水液代谢功能异常,都可能导致水液代谢障碍,使水湿停聚,湿病产生。其中肺、脾、肾、三焦对水液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失常是痰饮水湿形成的中心环节。
在运用化湿法时,王氏内科尤其重视对脾胃的调理。因为药物治病必须依赖脾胃的消化吸收,才能发挥治疗作用,如果脾胃不健,失于运化,即使药证相合亦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王氏内科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地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常用经验方临证加减化裁,以上介绍的三方即为较好的范例。
王氏内科认为,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身心压力增大,饮食无规律,另外环境污染严重,诸多因素导致脾胃受损,湿邪内生致病日益增多,在临床治病时更应重视化湿法的灵活运用,立法遣药才可事半功倍。
本文节选自《世医之道》。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世医之道》,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购书)
内容提要
延传七代,历200余载,理论独特,医术精湛,学养弘深,经验丰厚,传承有道。
《世医之道——新安王氏内科学术经验撷要》一书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编号:2013CB532001)和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017〕24号)资助,是由“新安王氏内科”传承弟子共同整理编撰而成。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新安医学研究,以论新安医学为主旨;下篇为新安王氏内科研究,以“新安王氏内科”学术特色和临床经验为主题。本书是对“新安王氏内科”从事中医学术研究及临床经验的阶段性总结,使“新安王氏内科”独特的理论观点、精湛的医术经验、弘深的人文学养、独到的治学风格得以传扬,以惠及学者、医者与患者,当是中医学术传承的一种很好的体现方式。
在进一步论述中医药与传统文化和中医学术传承的基础上,发掘新安地区古今名家学术特色与临证经验,突出“新安王氏内科的治学心得和诊疗特长,并结合新知予以辨析讨论,传承新安医学学术经验的过程中彰显了“新安王氏内科”的特色,以飨读者。
该书的出版对于继承我国传统医药学的丰富遗产,整理和发扬名中医的诊治经验,无疑是一种贡献。
作者简介
胡建鹏, 男,1969年10月生,安徽肥西人,医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第二届安徽省十大优秀“115”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助理,新安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安王氏内科”主要传承人。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理论形成与发展及其规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分子生物学机制与中医药防治以及新安医学研究,临床擅长中医脑病、脾胃和肝胆疾病诊治。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或课题7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一、二等奖2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三等奖3项,安徽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项,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科研技术成果一等奖1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4部,副主编1部,副主编 “十二五”“十三五” 国家规划教材3部。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世医之道》,胡建鹏主编,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中医小故事:仲景巧用蜂蜜通大便
● 地冬治喘,一箭双雕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