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你的身体也要开始随着气候变化啦!:由于人是生命的个体,根于天地,禀天地之气而生,人体气化结构中各系统能应天且随天地的变动而流转是生命中最大的消息和根本动力。
在天四象为春、夏、秋、冬,应于人为肝、心、肺、肾四脏。四象理论见于《四气调神大论》中,四象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春夏秋冬四时而产生四时之气,其特点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变动产生风、暑、湿、寒,应人则引起肝升、心布、肺敛、肾藏之变动,这种变动产生了人体气化结构中除五脏气化本位之外的脏气随天而动的流转之位。
四季的产生实际是太阳远近地球运动的结果,四时之气的产生,则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天地合气、一气周流的表达。四时之变引起地球上大气层内温度的变化,这种温度上的变化引起自然界气机的升降沉浮,简而言之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并随之引动地球上万物气机的同步变化,进而产生个体形态上的聚散变化,简而言之曰生、长、收、藏。
就人而言,人身中气机的升降沉浮同构、同步于自然界四时之气的升降沉浮,人身四脏为天真之脏而本通乎天,四脏各成一系统而独应一季,这样就通过天之四时的变动影响四脏,进而引起全身气机升降沉浮、内外出入的变化,结果就是人身气化结构中产生出了相对于五脏气化本位的随天气而动的流转之位,此即天人相应、天人同构的主要内容。四气所调之神非神志,阴阳不测是也,人肝心肺肾四脏,乃是天真之脏,本于天,能应天而动,天出玄,玄出神。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金匮真言论》)这一段为五脏静态之下气化之本位。应河图。
“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金匮真言论》)这一段为脏气随天之四时变动而产生的流转之位。应洛书。
这两段内容,对于理解气化之下,人体生理病理的特点和机制至关重要。这两段内容,对于理解人本于天,天人一气而相应的本质非常重要。从疾病的角度讲,后一段的内容更为关键。
脏气应四时之气的变动而产生运动,升降沉浮各有不同。其中,肝心肺肾四脏之气随四季变动产生的流转之位,与四脏的静态气化之本位明显不同。上段为脏气之本位,下段为脏气之时位。所谓时位,即脏气随四时变动而流转之位。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气机流转的路线:春时,肝气从腹部升到颈项,如精不足则虚热升而成温病之因;夏时,心气由背降到胸胁,由于夏季心气过度外布而内里空虚,内气不足则病在五脏;秋时,肺气依然在背,由于秋季阳气肃降,背为表之王,如肺气虚则背部阳气不足易外感而病咳喘;冬时阳气更加内藏,如肾气不足则肾之外候腰股易受寒邪而病痹。
通过以上两段文字对比,就可以把人体五脏气化之本位和脏气随天气流转之位的生理变化和病理特点表达清楚,这对于认知中医视角下人体生命的规律非常有意义,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非常有帮助。这才是真正的关于生命的人体生理病理学的内容。这一切都是人体阳气同步天之四时的变动而升降浮沉的结果。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生命大观:中医气化结构理论——道、天地、阴阳》,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下单)
王朝阳,男,47岁,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儿科大学荣誉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出身于医学世家,全面继承父亲王端义教授的“运动头针疗法”,在临床中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师从于蒲辅周先生(周恩来总理之保健医)的亲传弟子、广安门医院薛伯寿教授,对热病、妇科、儿科、老年病、肿瘤及内科杂病的治疗皆有很深的体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跟随白广远先生修习太极拳二十年。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生命大观:中医气化结构理论——道、天地、阴阳》,作者:王朝阳,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和文中图片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2018年就要过去,但不能忘记这个人,他500岁了。
古人用的九针,为啥现在还能用?效果还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