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叶天士:用药如选将,用了就得有疗效

叶天士:用药如选将,用了就得有疗效

导Lead语

叶氏用药有极为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夫用药如用兵,须投之必胜,非徒纪律已也”“选药若选将,苟非慎重,鲜克有济”。他在临床多选常用药物,看似平淡无奇,但法度谨严,变化灵活,颇有深意。在叶案案语中,有时夹叙夹议,提出自己用药物的方法,更是珍贵难得。

《叶氏存真医案》由其玄孙叶万青取家藏方案及《天元医案》中所载叶案等予以辑刊。全书不分类别,以内伤虚劳病案为主。辨证确切,随证立方,自有良好疗效。文字质朴无华,很少斧凿痕迹。可供临床参考。

今天,介绍一本薄薄的小书——《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

作者彭宪彰对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学术思想的研究造诣颇深,他从《叶氏医案存真》的验案中于个人有所体会者选出一百案,引用《内》、《难》、仲景及汉代以下诸名家之说,以及《临证指南医案》等文,融会己见,用浅显文体,加以疏注、解释,畅发其中奥义,以资后学借鉴。

以下是精彩书摘。

用吴茱萸汤加减治纳食欲吐,肠枯不便法

〔原文〕频频劳怒,肝气攻触胃脘,胃阳日衰,纳食欲吐,胃不主降,肠枯不便,仿仲景食谷则哕,用吴茱萸汤。

人参 黄连 茯苓 干姜 吴茱萸

〔疏注〕频频劳怒,故肝气易攻触胃。肝气触胃,胃阳日衰,故现纳食欲吐。胃气以下行为顺,今胃气不降,纳食欲吐,津液无以下达, 是以肠枯不便。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说:“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

今本案不用吴茱萸汤全方者,因胃属阳腑,“腑病以通为补” ,故此病不宜甘守之药以壅补,须加甘淡之补而兼通者,与苦辛之药相合,能开能降能通,则纳食欲吐等证,庶几可以收效。

〔方解〕此乃足阳明、厥阴、手少阴经之药。亦即仲景吴茱萸汤去大枣,加茯苓、黄连,以干姜换生姜之方。

陈古愚说:“或谓吴茱萸降浊阴之气,为厥阴专药。然温中散寒,又为三阴并用之药。而佐以人参、 姜、枣,又为胃阳衰败之良方。”(见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卷五“少阴 方”“吴茱萸汤”注。)

〔按语〕陈氏所解释吴茱萸汤之方义甚当。叶氏用本方去大枣者,嫌其壅补;去生姜者,恶其辛散。换以干姜之辛温,以其胃阳日衰;加入茯苓之甘淡,以其补而能通。再加黄连之苦寒,以肝寄相火故也。

况黄连与干姜合用,有辛开苦降之义,与吴茱萸汤合用,既能平肝经之火,又能起胃阳之衰,诚面面俱到。

名家简介
彭宪彰(1917—1989),又名德锡,四川省仁寿县人。著名中医内科学家。出生于中医世家,功底深厚,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杂病,辨证灵活,善用经方,每于平凡之中见奇效。其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遗尿的经验,被誉为活用经方的典范。

本文来源于《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描可直接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彭宪彰 。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四象、五行,原来是这么回事(点透玄妙)

● 冉雪峰治咳九大名方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