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一声叹息!中药注射液又引风波!

一声叹息!中药注射液又引风波!

近日,美国名校招生舞弊风波引起舆论对步长制药公司及产品的相关质疑。
5月6日起,知名媒体人王志安在微博就此事炮轰中药注射剂,号召民众拒绝使用中药注射剂,微博大V@罗永浩、@刘大可先生等纷纷转载。21世纪经济报道、三联生活周刊、新京报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也就此事进行了报道和转载。“中药注射剂”一度被送上微博热搜榜,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中药注射剂真的不能用吗?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使用,“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双黄连注射液事件”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频频引起社会关注。实际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7年)》显示,在临床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中,化学药品占82.8%、中药占16.1%。其中中药注射剂在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占比54.6%,化学注射剂在化学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占比66.7%。可见,无论是中药还是化学药品,都存在着注射剂不良反应占比大这一现象,且与化学药相比,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率并不高。

此前的“双黄连注射液事件”本是医院未按双黄连注射液说明书的要求,违规与禁忌联用的西药联用所致;“刺五加注射液事件”也是由人为因素引起药品污染造成的。以上事件表明,中药注射剂安全问题多是由于用药不当造成的。总体看来,缺乏辨证论治、用药不当、临床使用不规范是造成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主要原因。近些年,由于基层的医疗基础设施有限,医护人员的经验能力不足等,造成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加药方法不当等问题,也使基层成为中药注射剂安全风险高发区。

事实上,中药注射剂自问世以来,便在临床防病治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在,中药注射剂临床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细菌和病毒感染等领域,其优势也已被公认。非典时期,清开灵注射液在退热、抗内毒素致肺水肿和化学性肺损伤等方面疗效显著,为“抗非”成功立下了大功,是国家战略储备药品。由时代楷模王逸平及其团队研发的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已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1500多万患者受益,成为我国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典范和标杆。在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8年3月23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2017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将研究启动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制定再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在很多专家看来,监管层面已经意识到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以银杏叶注射剂为例,产品能够在国外销售,临床数据齐全无疑是重要因素。
但由于各种原因,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迟迟未进入落实阶段。有数据,有效性就能得到保障,医疗机构也就敢放心使用。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0557)董事长肖伟等3名代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有效性再评价的建议》。
肖伟等人提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发布了《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2009年发布了《关于做好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2010年发布了《关于印发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等7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知》,以指导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
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局有关文件落实工作推进缓慢,企业研究成果无法得到认同,导致中药注射剂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长期存在,加上医保控费、调整药占比等政策影响,中药注射剂停用、限用的消息频出,在市场准入、招标降价、医院临床应用等各个环节,遭到极度不公正待遇,严重影响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肖伟等人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一、尽快制订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使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能够顺利推进。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要尽快破局,建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尽快落实推进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的责任部门、第三方评估机构,并订出中药注射剂再评价总体目标、工作细则和时间计划表,并定期公布再评价的工作进展。
二、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应分步实施,先加快完成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指望一次性到位,还是应该分步实施,首先解决安全性问题,然后再解决有效性问题。
理由为,一是大部分中药注射剂在临床都具备快速有效的特点,然而,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质疑是目前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先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评价才是当务之急。
二是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早在11年前就已明确提出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很多中药注射剂企业都已纷纷响应,但至今未能得到验收和评估,建议国家药品监管机构加快评估和认证,提升社会的公信度。
三是针对中药注射剂中不良反应高、安全性差的品种,应尽快建立退出机制,不要干扰再评价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的具体建议。以《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方案》为指南,结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对已经完成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品种的研究数据和资料尽快进行审查和评估。已达到安全性评价标准并被临床证明安全性可靠的品种应予以认定;对于未完成安全性再评价研究的品种,给予3年左右的时间,要求企业完成相关研究后,申请监管部门给予评估和认定,并分期分批向社会公布。
通过安全性再评价的品种,才具备进入临床有效性再评价的资格。
四、中药注射剂有效性评价的具体建议。有些品种既往已按新药审评审批办法,完成了规范的临床研究,更有些品种上市后还了多项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对于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应进行科学审评和区别对待,而不是一刀切地全部要求重新临床有效性再评价。
同时,要求企业上报已有的临床有效性研究数据,事先进行技术审查。对已符合有效性评价要求的品种,如按照现行说明书核定的功能主治(适应症)进行过规范的RCT、大样本(数万例)真实世界等研究的,应予以认定,不再要求重新临床有效性研究。对于已完成的临床有效性研究尚不符合要求的品种,可以下发补充意见或者要求重新临床有效性再评价。
五、对通过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的品种应予以及时公布,保证在临床合理使用中的公平地位。通过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的品种,应在国家药品监管机构的官方网站等平台进行公示,使其获得应有的临床地位;鼓励纳入国家医保、基药目录,并在招标采购中优先考虑,形成示范效应;取消各级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对中药注射剂制定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引导媒体舆论,客观公正地对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充分发挥中药注射剂在解决临床急危重症中的作用,为创新中药的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环境。
实践证明,坚持辨证论治、科学合理用药,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很多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弥补西药的不足。

作为一名临床一线医师,除了要按说明书规定中的药物剂量以及使用方法等进行严格的给药,还要注意,因为患者的自身体质问题, 在使用中药注射液时, 比较容易出现过敏性不良反应, 要时刻有这方面的警惕心。相信通过多方努力,中药注射剂定会摆脱屡屡被“黑”的命运,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常用中药临证速查掌中宝》,点击可直接购买

本书收集临床常用中药422味,以中医功效为重点,涉及现代药理知识,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运用中药提供了参考。全书内容精炼,纲目清晰,对部分中药的别名罗列详细,方便临床工作者查阅。

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医药临床医师, 作者能够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 以西医药理角度对中药进行分析, 实属独辟蹊径,创新性地为中药临床研究和总结提供了新的思路。

(扫码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文字来源于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作者:王迪,在此特别感谢!由中医出版整理后发布。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欢迎投稿唠嗑。

大家都在看↓
这十道糖尿病人的药膳,常吃利于健康还美颜!!

这本书,竟风靡中医界七年之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